搜尋結果

共 73 個結果
頁數:1 2 3 4

二次分配力度不足 能力有餘政策不善

勞工除透過市場改善自身經濟外,政府會透過政策達致財富再分配,以彌補市場分配財富的局限和失效。雖然過去兩年新冠疫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1年11月27日

「共同富裕」來真的嗎?

繼發表《施政報告》過後,除了未來數月的立法會和行政長官選舉外,本屆政府餘下任期另一矚目工作,非明年初公布的《財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1年11月26日

如何讓基層安心出行?

... 界中貧與富的差距。 何喜華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主任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1年11月08日

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如前文提及,劏房、籠屋及板間房等居住環境惡劣且不人道,隨着社會生活水平提高,有必要逐步隨時間規管、減少以至取締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1年08月10日

不能再拖的任務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上月點出中央對香港的四個期盼,當中最為人矚目的,是希望在2049年(即建國一百年)之時,本港房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1年08月09日

為何社福開支大增仍難解苦困

近年談及社會福利服務,政府最常見的回應,便是當局過去數年公共財政投入倍增,展現對社會福利的承擔。然而,為何社會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1年06月22日

漠視民生困苦的預算案

財政司司長最新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事前多番強調政府面對巨額財赤,嚴重入不敷支,事前及早為公眾做好期望管理,勸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1年03月02日

安得工廈庇萬家

... 做一點、多走一步? 何喜華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主任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1年01月25日

紓困未恒常化 扶貧難持續

根據最新貧窮報告數據,在恒常現金介入後,綜援住戶仍有15.6萬人處於貧窮境況,貧窮率仍達40.8%,貧窮率亦有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1年01月05日

未來扶貧路應如何走下去?

... 策和措施。 二之一 何喜華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主任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1年01月04日

政府領軍解決結構性矛盾

行政長官今年押後逾月發表的《施政報告》,各方翹首以待,等候中央批示重大政策,如何能帶領早已五勞七傷的香港走出困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0年12月02日

確立施政目標 還港人幸福未來

過去兩年,本港社會民生、經濟等各方面均遭受全方位打擊。2019年反修例事件引發社會嚴重衝突,警民之間的不信任、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0年10月08日

扶持靈活經濟 鼓勵新興行業

... 就業機會。 二之二 何喜華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主任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0年09月30日

疫症過後如何發展經濟

新冠疫情蔓延至今逾半年,本港經濟活動大受影響,市面百業蕭條,經濟遭重創且嚴重下滑,首當其衝的自是各行業的打工仔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0年09月29日

張弛有道抑或寬緊無道

抗疫期間,雖然本地和世界各國確診、死亡數據,以及各式各樣的抗疫資料充斥,惟市民很容易會忽略一些重要的訊息。由於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0年09月05日

強化支援在內地生活的港人

... 內的法律法制發展。 何喜華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主任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0年07月03日

跨境居民困境折射三地政府協作挑戰

... 生活早日重返正軌。 何喜華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主任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0年06月12日

望穿秋水待租管

... 有反映基層市民意見的何喜華(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和王坤(公屋聯會)。從公關角度來看,小組尚未開展工作已惹批評,對 ...全文

今日信報地產市道天圓地方劉勵超2020年05月21日

如何應對疫症新常態?

... 症時期作充分準備。 何喜華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主任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0年05月04日

醫護罷工的再思

2月初,數千名公立醫院醫護人員進行了香港史上首次罷工,主要爭取政府「全面封關」,行動維持了5天。其間有反對罷工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0年03月03日

頁數:1 2 3 4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