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屍兩命」兇案,疑犯回港因他案而落網,並已承認罪責,但涉案的台港雙方遽然反口,避談人道關懷而充斥政治陰謀論,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陳建強2019年04月10日
高雄人氣市長韓國瑜展開港澳深廈4市「經濟之旅」,以拚訂單為主調,推動「南南合作」,敢於正面與內地交往,又能避免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陳建強2019年03月29日
連跌5個月後,樓價指數重新回升,反映樓市經過一輪調整已趨「喘定」,有輕微復甦跡象。綠置居恒常化、「以綠代公」和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陳建強2019年03月14日
自2007/08年度《財政預算案》首次「派糖」起,如何「派糖」?誰最受惠?便成為接連三屆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案》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陳建強2019年03月02日
對於哄動港台的「行李篋藏屍案」,台灣以殺人罪通緝在港的疑犯,雖曾三度要求但都礙於台港沒引渡協議而未成事。保安局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陳建強2019年02月19日
冬季流感肆虐,公立醫院又出現病房爆棚、醫護人員壓力爆煲;政府緊急撥款減壓,社會早已建議大幅增加輸入海外醫生,但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陳建強2019年02月12日
收緊長者綜援年齡資格風波發酵多日,終在政府從善如流,採納立法會議員意見,提出補救方案後而暫告一段落,但泛民仍不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陳建強2019年01月22日
司法被政治污染,公義天秤被屈壓,已成近年濫觴。反對派妄圖把其政治「觀感」,凌駕法律專業、法治、公眾利益和行政司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陳建強2019年01月17日
繼「一地兩檢」動議後,政府再一次提出無約束的議案,希望議員在本月23日的立法會會議,就「三隧分流」方案表態和給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陳建強2019年01月09日
中美貿易戰惡纏,全球經濟烏雲蓋頂,身處中美角力當風位,又是國際金融中心和貿易港的香港,躺着也中槍,經濟增長已經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陳建強2018年12月13日
不要問為什麼,而是問為什麼不?路少車多幹道塞,已成為大家不願見、但卻不能免的城市痼疾。本年度的《施政報告》提出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陳建強2018年11月16日
香港的地荒樓荒問題,早已達到困擾民生、窒礙經濟的嚴峻地步。剛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出多項短中長期土地供應計劃,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陳建強2018年10月15日
法治是香港的核心價值,法院則是維護法治的重要堡壘。因此,在有政客公然倡議「違法達義」、「以武抗暴」的今天,法庭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陳建強2018年10月04日
今年是金融海嘯10周年,美國依憑狂印銀紙、天量貨幣寬鬆政策,把禍水倒向全球,讓經濟得以走出谷底;但隨即翻臉不認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陳建強2018年09月21日
要建屋安民促經濟,先決條件是要有地,而穩定的土地新增資源則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團結香港基金提出「強化東大嶼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陳建強2018年08月13日
香港連續3年成為全球人均最長壽地區,但在鼓掌之餘,更為人口老化衍生的「社會包袱」逐步浮現而憂戚。促進「少老就業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陳建強2018年07月28日
中美貿易衝突升級,並有可能發展成為長期摩擦,作為兩方主要貿易夥伴之一的香港亦受牽連。正在外訪的行政長官林鄭月娥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陳建強2018年06月26日
醫療事故往往造成不可挽救的健康甚至生命損害,一宗也不能有,但永遠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醫務委員會日前就九龍醫院「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陳建強2018年05月19日
同股不同權(WVR)在香港市場的爭議,縈繞多年,兜兜轉轉,最終在為求做大證券資本市場和鞏固競爭優勢的壓力下,幾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陳建強2018年02月26日
國是千萬家,有國才有家,國強家才暖。這是人人通曉的道理,但個別「強出頭」人士,為求剎那鎂光燈,竟圖以冒瀆國歌作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陳建強2017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