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64 個結果
頁數:1 2 3 4

從新移民爭議思考低薪工友困境

新移民(尤其指從內地持單程證來港定居人士)對本港社會帶來何種影響,不時可從大眾輿論略知一二。過去兩年中港矛盾氣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2年08月01日

針對貧窮人口精準扶貧

共同富裕的概念是由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最先提出的,他認為,為着發展經濟,國家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當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2年07月15日

持續增加公共開支顯社會承擔

經歷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經濟急速增長的階段,本港經濟體系已屬發展地區,按年經濟增長水平有限,實踐經驗說明,高經濟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2年07月13日

以破格思維處理貧窮問題

香港回歸二十五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特別蒞臨香港出席新特區政府就職典禮,並向新政府提出四點希望,包括︰着力提高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2年07月09日

為提升幸福感訂立KPI

還有一個星期有多,李家超便正式上任為行政長官,帶領下屆政府及其管治團隊,為香港開新篇,以「會做事、做成事」的決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2年06月24日

在職貧窮人口增 調升工資保基層

最低工資委員會早前就檢討法定最低工資水平展開公眾諮詢(諮詢期至5月31日)。本港遲至2011年5月1日才開始實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2年06月03日

同為香港開新篇?

雖然本屆行政長官選舉將於5月8日才投票,但在只有李家超一位合資格特首候選人下,除非他得不到過半選委支持(幾近不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2年05月03日

疫症揭示地區組織問題

第五波新冠疫症爆發至今近四個月,在請求中央政府支援多時下,特區政府早前始集齊防疫物資,在本月二日起在全港派發三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2年04月19日

疫下數千長者離世的教訓

新冠肺炎疫症已困擾香港及世界各地超過兩年,去年本地抗疫勢頭大好,中港兩地仍商討通關安排之際,料不到今年初竟爆發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2年03月30日

削單程證非良政善治

新一屆立法會已順利產生,議員亦積極就各項政策發表意見。雖然在完善選舉制度後的立法會選舉投票率為歷屆新低,但獲選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2年01月17日

二次分配力度不足 能力有餘政策不善

勞工除透過市場改善自身經濟外,政府會透過政策達致財富再分配,以彌補市場分配財富的局限和失效。雖然過去兩年新冠疫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1年11月27日

「共同富裕」來真的嗎?

繼發表《施政報告》過後,除了未來數月的立法會和行政長官選舉外,本屆政府餘下任期另一矚目工作,非明年初公布的《財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1年11月26日

如何讓基層安心出行?

為加強防疫控疫力度,政府於本月起要求任何進入政府部門或公共場地的人士,需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一旦出現確診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1年11月08日

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如前文提及,劏房、籠屋及板間房等居住環境惡劣且不人道,隨着社會生活水平提高,有必要逐步隨時間規管、減少以至取締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1年08月10日

不能再拖的任務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上月點出中央對香港的四個期盼,當中最為人矚目的,是希望在2049年(即建國一百年)之時,本港房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1年08月09日

為何社福開支大增仍難解苦困

近年談及社會福利服務,政府最常見的回應,便是當局過去數年公共財政投入倍增,展現對社會福利的承擔。然而,為何社會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1年06月22日

漠視民生困苦的預算案

財政司司長最新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事前多番強調政府面對巨額財赤,嚴重入不敷支,事前及早為公眾做好期望管理,勸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1年03月02日

安得工廈庇萬家

近年公營房屋持續供不應求,輪候編配公屋時間屢創新高,雖然剛公布的《長遠房屋策略》周年報告中指出,當局已覓得未來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1年01月25日

紓困未恒常化 扶貧難持續

根據最新貧窮報告數據,在恒常現金介入後,綜援住戶仍有15.6萬人處於貧窮境況,貧窮率仍達40.8%,貧窮率亦有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1年01月05日

未來扶貧路應如何走下去?

政府早前公布最新的《2019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指出2019年本港貧窮人口多達149.1萬人(2018年為1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喜華2021年01月04日

頁數:1 2 3 4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