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399 個結果
頁數:1...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一周一行經年 內地客縮減8.4%

... 8.4%。當中,持「一簽多行」的個人遊簽註有632.2萬人次,按年下跌超過一半,跌幅達58.4%。至於「一周一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2016年04月21日

一周一行宜緊不宜鬆

面對水貨活動猖獗的狀況與考慮香港旅客承受力的問題,內地政府去年4月把深圳戶籍居民的「一簽多行」赴港簽注改為「一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新思維網絡施家潤2016年04月19日

佔領機場 大有可能

... 到中共的忍讓,取消「一簽多行」,限制自由行;「魚蛋革命」之後,北京不單反應低調,更迫使梁振英承認市民有怨氣,皆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王岸然2016年04月19日

港旅遊業受累政治因素
社科院《綠皮書》指下行壓力增大

... 損。同時,深圳居民「一簽多行」政策改為「一周一行」、南韓和日本的貨幣貶值,競爭加劇等因素,亦使訪港內地旅客人數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2016年04月19日

內地團3月挫48% 殃及消費

... 會否與政府商討重推「一簽多行」,劉鎮漢沒有正面回應,僅稱政府一直與內地相關部門就自由行及旅遊數字緊密聯繫,暫時 ...全文

今日信報要聞2016年04月15日

水貨活動未息 多港人參與

為了打擊水貨活動,內地將「一簽多行」改為「一周一行」,其中上水是「水貨客重災區」。北區水貨客關注組召集人梁金成 ...全文

今日信報要聞2016年04月11日

零售寒冬 珠寶商續縮舖

自去年4月13日起,深圳戶籍居民「一簽多行」改為「一周一行」,這項措施於本周三(13日)滿一年。有關措施令零售 ...全文

今日信報要聞2016年04月11日

水貨問題核心何在

一年前本土派發起反水貨客行動,提出取消深圳居民「一簽多行」安排的要求,期望藉此紓緩甚至解決水貨問題;結果內地政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鍾誠祥2016年04月07日

蘇錦樑︰未擬再納自由行城市

... 城市。他指出,收緊「一簽多行」是要針對多次過境來港的旅客,對打擊水貨活動有一定作用,要平衡訪港旅客人數及旅客對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2016年04月07日

靠自由行 獨沽一味惹禍

... 政府最終不得不對深圳一簽多行設限。加上網媒的推波助瀾,中港矛盾被激化,內地網民發起罷遊香港行動。結果,過去9個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冷熱財庫辛思維2016年04月02日

八分鐘支持

... 」後才推行; 二、「一簽多行」也是鬧至沸沸揚揚、擾攘多時後,才與大陸有關方面商討,改為「一周一行」; 三、北區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新思維網絡周日東2016年03月29日

旅業發展不入十三五誰之過

... 地遊客太多,要求減「一簽多行」,中央亦同意;現在香港又要求增加內地來港旅客人數,他反問香港究竟想怎樣。 由此可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香港脈搏余錦賢2016年03月18日

沖繩遊記

... 萬元更可申請5年期「一簽多行」(有趣的是,香港剛於去年取消了內地旅客「一簽多行」安排),隨時買張千多元機票、坐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新聞點評高天佑2016年03月07日

云爾錄 :港珠澳大橋擬撤一簽多行外勞

港珠澳大橋承建商本年1月底以「一簽多行」模式,向政府申請輸入500多名外勞,當時引起勞工顧問委員會反對【圖】; ...全文

今日信報獨眼香江獨眼香江紀曉風2016年03月03日

黃毓民拉大隊撐梁天琦

... 爭取把深圳居民來港「一簽多行」改為「一周一行」,這是鐵一般的事實,「除非你相信是(特首)梁振英幫你爭取得來。」 ...全文

今日信報政壇脈搏2016年02月29日

「魚蛋騷亂」的迷思與出路

... 央政府爭取把自由行「一簽多行」改為「一周一行」,證明武力的確比其他方式更容易使政府屈服。 可是,絕大部分人沒有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文偉恩2016年02月22日

千準則 萬準則 投資準則只一條

... 實施多年的深圳居民「一簽多行」政策將於4月中正式結束,改為「一周一行」。以2014年旅客數字作基礎,等於減少內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價值物語郝承林2016年02月19日

旅發局料訪港客量再減1.8%

... 貨幣兌港元貶值、收緊一簽多行,以及反水貨客等因素影響,使來港旅客人次減少。至於人均消費下降,劉鎮漢指是受到旅客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2016年02月16日

黃台仰留言:寧為玉碎

... ,認為迫使了政府將「一簽多行」改為「一周一行」。 「最後錄音」發表後失聯 有與本民前聯繫的人士稱,黃的「最後錄 ...全文

今日信報政壇脈搏2016年02月12日

頁數:1...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