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78 個結果
頁數:1 2 3 4

【施政報告】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助邁向碳中和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林正財歡迎《施政報告》,公布管制即棄塑膠餐具及重組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等邁向碳中和的措施。 林 ...全文

即時新聞時事脈搏2022年10月20日

【施政報告】地球之友:缺乏長遠環境生態政策規劃

《施政報告》提及將於明年初提交管制即棄塑膠餐具及其他塑膠產品的條例草案,香港地球之友表示歡迎,並指樂見政府計劃 ...全文

即時新聞時事脈搏2022年10月19日

【施政報告】重點措施一覽

... 年年初提出立法建議,管制即棄塑膠餐具.建議興建3條主要幹道及3條策略鐵路,完善全港運輸網絡,推動發展 青年與教 ...全文

即時新聞時事脈搏2022年10月19日

【施政報告】未來3年額外7000政府建築物車位設充電設施

... 年年初提交條例草案,管制即棄塑膠餐具及其他塑膠產品;研究立法要求大型屋苑和屋邨及戶數較多的單幢住宅樓宇,分類收 ...全文

即時新聞時事脈搏2022年10月19日

捕捉眼球主宰一切

... 續發展委員會完成了「管制即棄塑膠」全港性公眾參與研究後,決定向環境的大敵人塑膠宣戰。委員會提出多項「去塑」建議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官滾江湖歷名2022年04月23日

可持續委員會倡膠袋稅最多加至2元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本月14日公布《管制即棄塑膠公眾參與報告》,提出24項短、中期建議,包括把塑膠購物袋收費由現時 ...全文

今日信報獨眼香江獨眼2022年04月15日

可降解塑膠欠規管標準難處理

... 續發展委員會去年完成管制即棄塑膠的公眾參與,當中有探討如何處理「可降解」塑膠,呼籲政府直視問題,參考國際經驗訂 ...全文

今日信報獨眼香江獨眼2022年04月06日

黃錦星冀市民積極回應管制即棄塑膠安排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正就塑膠購物袋進行公眾參與活動,塑膠購物袋收費已經推行10年,相當有成效 ...全文

即時新聞時事脈搏2021年12月26日

環團:4類貨膠包裝夠繞地球兩圈

政府就管制即棄塑膠的公眾諮詢於本月底結束,有環保團體發布超市4類貨品塑膠包裝調查結果,發現去年棄置的相關塑膠包 ...全文

今日信報獨眼香江獨眼2021年12月08日

政府目標2035年不再使用煤發電

... 及2025年起分階段管制即棄塑膠餐具。 未來15至20年,政府將投放約2400億元,推行各項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 ...全文

即時新聞時事脈搏2021年10月08日

擬規管即棄膠製品 可持續委會啟諮詢

... 員會昨再展開另一項「管制即棄塑膠公眾參與」活動,收集市民就規管其他即棄膠製品的意見,包括螢光棒、酒店客房洗漱梳 ...全文

今日信報獨眼香江獨眼2021年10月01日

黃錦星料推膠餐具管制後兩年擴至外賣

... ,政府會循序漸進落實管制即棄塑膠餐具計劃,預計在法例實施兩年後,可將規管全面擴至外賣。 被問到政府會否資助食肆 ...全文

即時新聞時事脈搏2021年07月12日

管制即棄膠餐具 黃錦星對補貼餐飲業持開放態度

... 接下來10年會分階段管制即棄塑膠,包括飲品塑膠及膠餐具等,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也減碳減廢。 他表示,社會初步對建議 ...全文

即時新聞時事脈搏2021年07月11日

堆填工商垃圾增 抵消家居減廢

... 署方會在本年度內,就管制即棄塑膠餐具進行顧問研究,未來會研究推展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等。   ...全文

今日信報獨眼香江獨眼香江紀曉風2018年12月28日

垃圾徵費配套少 宜趕上國際步伐

... 制,或效法他國禁用或管制即棄塑膠。 國際社會推動減廢,除了以經濟誘因令市民「用少啲、慳多啲」的垃圾徵費,亦會發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鄧敏琳2018年11月02日

施政報告環保政策點評

... 在本港首次登記、研究管制即棄塑膠餐具,以及研究在水塘和堆填區發展太陽能等,惟大部份篇幅則是固有政策,而且短期政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專業議政梁繼昌2018年10月29日

黃錦星:籌備與餐飲業推自願「走塑」運動

... 問研究,了解國際間對管制即棄塑膠餐具的未來主流方案,並按本地情況考慮將來是否適宜在本港管制即棄塑膠餐具。 另外 ...全文

即時新聞時事脈搏2018年07月19日

政府研逐步淘汰即棄塑膠餐具

環境局副局長謝展寰表示,環保署計劃展開為期兩年的研究,了解管制即棄塑膠餐具在本港實施的可行性,署方會參考國際的 ...全文

即時新聞時事脈搏2018年06月13日

頁數:1 2 3 4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