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121 個結果
頁數:1 2 3 4 5 6 7

團體籲內地客勿來港辦年貨

... 同時將自由行次數由「一周一行」收緊至「一月一行」甚至「半年一行」。   ...全文

今日信報政壇脈搏簡訊2019年02月04日

內地團塞爆土瓜灣 各界獻三招解困

... 流;「源頭減人」把「一周一行」改為「一月一行」;並重啟本港旅客承載力研究為人數設限。 逼人逼車重災區可由九龍城 ...全文

今日信報獨眼香江獨眼香江紀曉風2019年01月14日

港珠澳橋口岸周末可供電臨時店

... 限制廣東省所有居民「一周一行」及「一年八行」等。 另外,數名地區人士昨於離島區議會開會前請願,要求源頭減少來港 ...全文

今日信報政壇脈搏2018年11月20日

尹兆堅促政府接納紓緩東涌人流建議

... 現時香港限制深圳居民一周一行,改為一年八行;與內地部門聯絡,提議廣東省政府盡快開通一條新的旅遊巴士路線,滿足只 ...全文

即時新聞時事脈搏2018年11月19日

葉劉倡周末取消B6線 兩陣營同反對

... 區;他重申政府應以「一周一行、一年八行」等規則限制珠海居民訪港,減低承載量才不致「治標不治本」。 他又提出,把 ...全文

今日信報政壇脈搏2018年11月14日

本土派光復行動針對違法團

... 制來港人數,把目前「一周一行」改為「一年八行」以兼顧本港負載能力,亦建議口岸設立專用通道予不想入境香港者,直接 ...全文

今日信報政壇脈搏2018年11月10日

黃金周假期零售黃金周首6天內地客增23%
高鐵曾載客8萬達標 零售升逾一成

... 回國購物,要求取消「一周一行」等。 謝瑞麟珠寶(00417)副主席及首席策略暨財務官伍綺琴透露,公司黃金周銷售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2018年10月08日

趕大媽可變為佔領行動

... 簽多行」簽證,改為「一周一行」,這大大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因為就是建制派也只是建議「一天一行」而已。 期間幾個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王岸然2018年08月14日

邱騰華:2014年起訪港旅客大跌四成

... 簽多行」措施調整為「一周一行」後,加上內地流行網購,已較少人會在一個地點大量購買同一種類的物品,訪港旅客數字大 ...全文

即時新聞時事脈搏2018年05月23日

陳百里:以實事求是態度檢視一周一行

署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陳百里在立法會上表示,對於議員建議檢討「一周一行」政策,會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審慎考慮,與 ...全文

即時新聞時事脈搏2018年03月29日

堡獅龍盈轉虧 中期息1.22仙

... 客所帶來的收益,如「一周一行」政策、更多深度旅遊而非零售購物,以及旅客消費模式轉變等。期內,本港新增1間店舖, ...全文

今日信報要聞2018年02月22日

大灣區發展四大要點

... 執業。 4. 取消「一周一行」安排,不再限制深圳以至大灣區內地居民來往港澳的次數。 5. 不再限制跨境車輛只能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洪為民2018年02月21日

林卓廷向林鄭請願促加強打擊水貨活動

... 取收緊深圳戶居民籍「一周一行」來港安排,改為「一年八行」,並在羅湖口岸附近覓地興建邊境購物城,減少內地居民進入 ...全文

即時新聞時事脈搏2018年02月07日

新地商場聖誕生意料多一成

... 市場已消化內地旅客「一周一行」政策及社會負面的因素,商戶已調整價格,客戶組合亦更多元化,再配合公司加強推廣及本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2017年12月22日

新田購物城反映的……

... 把「一簽多行」改為「一周一行」,希望能夠減少內地客;再鼓勵新界地方多建購物城,以疏導遊客,紓緩尖沙咀、旺角、銅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觀潮篇李子衝2017年12月16日

規劃被規劃

... 水起,踢喼事件引動「一周一行」,改變了香港的零售生態,不少店舖需要求變求存。 基礎建設的規劃更為重要。在中國經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觀潮篇李子衝2017年09月23日

羅兵咸料今年港零售額增逾3%

... 影響不大。 倡放寬「一周一行」 鄭煥然又說,奢侈品銷售增長可望推動本港整體零售市道,惟電子及耐用消費品銷售仍然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2017年07月05日

內地生提早「一炮過」搶租
沙田屋苑租金料漲半成

... 理杜文俊表示,受到「一周一行」措施影響,近兩年不少內地學生提早來港租樓,目前一周有約10枱內地學生客在市場尋覓 ...全文

今日信報地產市道2017年05月19日

五一訪港內地客按年多5.5%

... 年增長5.5%。 「一周一行」影響減退 對於近期訪港旅客數目回升,劉鎮漢解釋,今年3月訪客按年多8.8%,短途 ...全文

今日信報要聞2017年05月02日

頁數:1 2 3 4 5 6 7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