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1269 個結果
頁數:1...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4

中央經工會主線供給側改革

... 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產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的矛盾仍然突出,一些領域金融風險顯現,部分地區困難較大,做好經濟工作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2016年12月15日

蒙牛市佔率受惠奶粉註冊制

... 市場,嬰幼兒奶粉市場產能過剩問題嚴重,上游奶牛養殖企業經營壓力上升:近兩年,由於進口奶粉到岸價格大幅低於國內奶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智識選股周慧萍2016年12月14日

歐洲通脹升溫 央行處兩難局面

... 脹。鑑於歐羅區仍面對產能過剩的問題,這種轉變能否持久仍值得商榷。就英國而言,近期的英鎊貶值將加劇通脹的升勢。輕 ...全文

財富管理歐洲2016年12月13日

通脹升溫阻礙歐洲央行刺激措施

... 脹。鑑於歐羅區仍面對產能過剩問題,這種轉變能否持久仍值得商榷。 就英國而言,近期的英鎊貶值將加劇通脹升勢。輕微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宏觀灼見Keith Wade2016年12月13日

來年加快國企財稅金融改革

... 運行仍面臨不少問題,產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的矛盾仍然突出,一些領域金融風險顯現,部分地區困難較大等,對這些問題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2016年12月10日

政治局會議透露經濟玄機

... 求清醒看到及高度重視產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的矛盾仍然突出;一些領域金融風險顯現。 (二)會議要求延續推進今年的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神州最前線穆真2016年12月10日

寫在議息前 勿忘「捧殺」險

... 8年下來,反倒加重了產能過剩和高負債的毛病。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的日本,又何嘗不是中了美國的狡計? 現在市場的唯一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價值物語郝承林2016年12月09日

中國明年GDP增長 樊綱料維持6.5至7%

... 形」探底過程,因現在產能過剩剛剛開始解決,相信底部徘徊趨勢會維持一段時間,預期明年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增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2016年12月05日

港中小企可發掘一帶一路商機

... 的角度觀之,指出中國產能過剩,要為這些剩餘物資尋求出路。但我認為應有更多解讀方法。從實際角度出發,國家人口老化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管理新思維2016年12月02日

深港通已反映 今恐倒跌

... 資源股只屬短炒概念,產能過剩難徹底化解,但看好內險股受惠A股回升,基建股也可受惠中共明年召開「十九大」會議前穩 ...全文

今日信報要聞本周股市前瞻2016年11月28日

停產消息打擊微 石藥評價無損傷

... 平。 維生素C市場的產能過剩仍然存在,價格持續受壓,但經市場開拓及技術提升,銷售及利潤均轉好,已轉虧為盈,第一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公司透視戴兆2016年11月28日

內地工業利潤上月增速9.8%
國統局:供給側改革成效續現

... 給能力,可能形成新的產能過剩,進而壓制利潤上升空間。他指出,傳統原材料製造業利潤上升較快,是因為目前經濟增長仍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2016年11月28日

人幣「破7」在望 預期管理逆轉

... 後」的是,就是對化解產能過剩任務開始「驗收」,甚至決定派出國務院調查組,嚴查個別企業違法規行為──即個別企業違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神州最前線穆真2016年11月25日

後發城市起飛 粵北冀產業共建
「總店分店」取代「前店後廠」

... 被中誠信國際基於鋼鐵產能過剩及公司出現嚴重虧損,調整評級展望為負面。不過,廣東韶鋼松山股份有限公司一名董事仍十 ...全文

今日信報兩岸消息兩岸透視2016年11月23日

低增長 擠泡沫 防風險

... 加快下,煤炭、鋼鐵等產能過剩企業,反而因供求關係而令價格不跌反升,再夾雜資金缺乏出路下的「資產荒」,導致期貨市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神州最前線穆真2016年11月21日

美滙債息向天沖 新興市場卻淡定

... 因子仍在,人口老化、產能過剩、歐洲失業率仍高,以及各個主經濟體債務沉重,都是壓着物價的結構性因素。 市場時而擔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信筆攻略習廣思2016年11月19日

中國金融理財師的挑戰及機遇

... 房地產市場過熱、行業產能過剩,以及大量企業負債所帶來的挑戰,並且就短期動盪和緩慢增長採取措施。 與此同時,剛從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基金人語龐寶林2016年11月17日

國企改革蘊藏投資機會

... 路、軍工等領域。2)產能過剩領域央企的兼併重組。供給側改革的工作重心逐步從去產能轉向去槓桿和降成本,在五大產能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市場觀點陳羨明2016年11月17日

太古黑仔 勝在底厚

... 從事的支援服務亦深陷產能過剩。該業務繼上半年虧損2.6億元後,下半年的復甦步伐亦慢過原先預期,並因此需要檢討船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新聞點評高天佑2016年11月15日

央行不急於收緊銀根

全球經濟仍然受制於嚴重的產能過剩。在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物質資本和勞動力供應過剩。我們用一種很簡單的辦法來分析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市場觀點張家智2016年11月11日

頁數:1...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4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