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1269 個結果
頁數:1...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全球流動性未臨拐點

... 經過這些年調節,全球產能過剩有所好轉,但是包括油價在內商品的供求失衡並未被完全解決。近期OPEC對減產的討論並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市場觀點謝棟銘2016年11月10日

大唐環境遭環團批污染

... ,中國電力已出現嚴重產能過剩問題,但大唐環境產業主要收入仍來自燃煤電廠,其營商模式不能持續發展。本報嘗試聯絡大 ...全文

今日信報要聞2016年11月05日

鴻溝大到無法想像

... 到極限,中國開始出現產能過剩、外資流入放慢,進出口接近平衡。在這種背景下,中國資本走出去的衝動,愈來愈強烈。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俺俺占占老占2016年11月04日

內地樓市沒有泡沫危機

... 人企業的回報。 雖然產能過剩的行業在進行新投資時將繼續受到限制,而環保標準也不會放寬,但各項營商成本下降有望在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市場觀點朱悅2016年11月04日

央行同炒鬼都要𥄫實煤老闆

... 營運商,大都處身飽受產能過剩困擾領域,也就是當下受惠於內地去產能的煤炭、鋼鐵一類產業。以亞洲諸國PPI相關性之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投資者日記畢老林2016年11月03日

人仔無起色 港股無運行

... 上交所將收緊房地產及產能過剩行業的企業發債監管要求;再加上房貸收緊,意味內地正在嚴控貨幣超發與房地產泡沫。消息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信筆攻略習廣思2016年10月31日

京公布4地皮售樓限價

... 布《關於試行房地產、產能過剩行業公司債券分類監管的函》(簡稱「監管函」),加強對房地產、產能過剩行業發行公司債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2016年10月29日

IMF:中國債轉股難治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中國如要改善債務問題,應從基本層面改善產能過剩,而非單靠債轉股。 IMF早前發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2016年10月27日

審慎看中國勞工市場

... 在解決資源相關產業的產能過剩問題,然而,民企的工資數據進一步鞏固「國進民退」的趨勢。由於競爭及疲弱需求,促使大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市場觀點Alex Wolf2016年10月25日

內房調控風暴將颳起

... 月工業增加值增速,因產能過剩行業的去產能及去庫存加快,而按年僅增6.1%遜預期外(亦較8月回落0.2個百分點)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神州最前線穆真2016年10月20日

保爾森促中國加快改革
習方向正確 須矢志落實

... 關注中國在鋼鐵等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這問題對美國經濟利益影響更深。 保爾森承認,中國較20多年前富有,在對外政 ...全文

今日信報EJ Global2016年10月18日

太原市的士 全換電動車

備受產能過剩所困的產煤大省山西,其省會太原市近日宣布,市內97%的士已由燃氣、燃油車變身為純電動車,太原也因此 ...全文

今日信報兩岸消息2016年10月18日

降槓桿力謀恢復企業活力

... 增長壓力、轉型升級及產能過剩等問題,通過降低企業槓桿,以促進經濟轉型升級、主動防範金融風險及優化資源配置將為重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納論神州溫天納2016年10月17日

國企改革行政主導 效益成疑
重組合併需時 盈利料難改善

... 革不會有重大突破。 產能過剩行業「民退」明顯 渣打中國首席經濟學家丁爽坦言,已發生的重組案例,從經濟角度來說不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專題2016年10月17日

建行簽50億債轉股協議

... 擔過重的成長型企業、產能過剩行業的企業,以及涉國家安全的戰略性企業等,例如煤炭、鋼鐵、有色金屬及機械等周期性行 ...全文

今日信報要聞2016年10月17日

「高壓經濟」前世今生

... 舊經濟轉型期間的全球產能過剩。 難題留給下一代 正路來說,各國政府應該接受這輪經濟停滯周期,並忍痛淘汰落後產能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新聞點評高天佑2016年10月17日

名牌玩厭唔多買 陸客來港掃保單

... 走為上着,但今年很多產能過剩的行業都有改善,銀行新形成不良貸款增長有望放緩,或令內銀明年初出現不一樣的業績期。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信筆攻略習廣思2016年10月15日

通脹資產被低估 掘金良機

... 部分周期性企業仍處於產能過剩階段,即使產品價格上升大助提振收入,亦須面臨成本增加的困境。 作者為御峰理財研究部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市場御言林昱鈞2016年10月15日

殭屍傀儡終極命運

... 是大量生產,最終導致產能過剩,可惜企業已經坐大了,有些甚至慢慢演變成為當地的殭屍企業,大得不能倒,於是政府惟有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堅‧離地城林日彥2016年10月13日

國企改革進入「生死」時刻

... 事實上,不少國企飽受產能過剩、高槓桿率、經營效率偏低、盈利能力弱化的折磨。面對今日經濟下行和經濟轉型的壓力下,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解牛集李家濤2016年10月11日

頁數:1...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