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2850 個結果
頁數:1...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143

歐資慎選入摩A股龍頭

... 只有5個剛開始透過「滬港通」及「深港通」買賣A股,仍有很多基金未曾參與內地股市,由於他們不喜歡T+0清算安排, ...全文

今日信報要聞2017年07月06日

債券通助中國市場國際化 香港成贏家

... 地保險資金繼原有的「滬港通」之外,再加深圳管道購入港股。由於南下的「北水」逐漸由策略機構投資者帶動,尤其是中國 ...全文

財富管理宏觀分析2017年07月05日

星展看漲恒指 年底見27380

... 但參考「深港通」和「滬港通」經驗,北水南移資金較多,相信香港市場受惠較大。 滙市方面,林哲文稱,過往人民幣兌美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2017年07月05日

港交所有過熱之嫌

... 的收入其實不高,從「滬港通」及「深港通」就可以看到。這兩個讓境外投資者投資內地股票的機制為港交所帶來的收益,在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THE LEX COLUMN2017年07月05日

債券通助中國市場國際化 香港成贏家

... 地保險資金繼原有的「滬港通」之外,再加深圳管道購入港股。由於南下的「北水」逐漸由策略機構投資者帶動,尤其是中國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私銀卓見范卓雲2017年07月05日

維持並發揮金融人才優勢

... 在港快速發展,以至「滬港通」、「深港通」及「債券通」的推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發揮了其在金融、財資和人才等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專業隨筆梁嘉麗2017年07月05日

地產看高一線 資源股追落後

「滬港通」及「深港通」開通,MSCI納入A股,令A股與港股的關聯日益加大。細分行業上市公司,由於業務相關度高,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市場觀點2017年07月05日

港RQFII額度增近倍 達5000億
內地連環出招引資 助指數基金追MSCI

... 的渠道有所增加,如「滬港通」、「深港通」、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CIBM),以及新開通的「債券通」。渣打中國宏觀 ...全文

今日信報要聞2017年07月05日

A股繼續追落後

... 撰文指出,中國推出「滬港通」在即,中國股市將成為全球市值第二大及成交量第三大市場,將是大到不可忽略(見《中國股 ...全文

財富管理中國2017年07月04日

是日EJFQ「信號」錦囊

「滬港通」使用額度創6月初以來高位,反映北水南調,有助大市回穩。 詳閱以上資訊或申請首14天試用,請登入:ww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EJFQ信報投資分析研究部2017年07月04日

主權基金傾向CIBM入市

「債券通」首日交投尚算活躍,但難以與「滬港通」推出首日的交易額相比。市場人士指出,「債券通」非境外投資內地債市 ...全文

今日信報要聞2017年07月04日

A股繼續追落後

... 撰文指出,中國推出「滬港通」在即,中國股市將成為全球市值第二大及成交量第三大市場,將是大到不可忽略(見〈中國股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良言共享王良享2017年07月04日

恒指或26000整固 金融股續發力

... 釋,險資早前已透過「滬港通」購買港股,而且「深港通」主要是投資市值50億元及以上恒生綜合小型股,險資追求穩定回 ...全文

今日信報要聞本周港股前瞻2017年07月03日

香港應系統化治理老千股

... 已內地化,若再加上「滬港通」、「深港通」,香港市場的內涵和投資者隊伍也在發生變化,而A股在外界的標籤又是不規範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解經論財蘇培科2017年07月03日

港專業角色 內地仍看重

... 能性,近幾年推出的「滬港通」、「深港通」、基金互認等安排上,一直為市場出一分力,亦分享自己的觀點。 香港在未來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納論神州溫天納2017年07月03日

A股納MSCI 有助提高本地市場成熟度

... 所有的全球指數。在「滬港通」和「深港通」開通之後,我們一直期待着這個決定,因為這為所有的市場參與者提供了一個公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新興智見Michael Lai2017年07月01日

習近平信港人有能力管理香港

... 先行先試的試驗場,「滬港通」、「深港通」及即將開通的「債券通」,都在香港做試點。 他強調祖國始終是香港的堅強後 ...全文

今日信報要聞2017年07月01日

頁數:1...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143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