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見10月7日)本欄提及,65歲以上的長者中,每10個人就會有一個患上腦退化症;80歲以上的長者,罹患腦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者之言天峯醫生2017年11月04日
筆者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套短片,裏面描述了一對老夫婦的生活。 主人翁是一位約80歲的婆婆,這10年來,她一直照顧自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者之言天峯醫生2017年10月07日
醫院的臨床部門,都會有一個恒常的內部會議,主要是檢視和檢討某段時間內一些與部門有關的死亡和併發症個案,目的當然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者之言天峯醫生2017年09月16日
門診素來是個極容易引起病人不滿的地方,病人們付費、登記、量血壓,然後看醫生,再取藥。付費要等,登記要等,量血壓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者之言天峯醫生2017年08月26日
有一天,筆者和一位社區領袖討論醫院和社區服務的關係。社區領袖提出了一個關於生命的問題。「有些街坊家中的親友已有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者之言天峯醫生2017年08月05日
近日,關於「醫療事故」的新聞不絕於耳。作為公營醫院的醫生一員,筆者一方面當然明白社會大眾的關注,另一方面亦見到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者之言天峯醫生2017年07月15日
一位高級護士跟我分享了他的一個經驗。 話說他剛剛升職的時候,就遇到一件令他非常懊惱的事情。有位同事向他舉報,在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者之言天峯醫生2017年06月17日
與香港不同,在北京的公立醫院,絕大部分的收入是來自收費,只有近一成左右的收入是來自政府預算。 筆者最近有機會到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者之言天峯醫生2017年05月27日
有朋友問,人腦可以移植嗎? 「不可以!」恕筆者很直截了當的答道。「不可以其實有兩個層面,一是技術上,二是倫理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者之言天峯醫生2017年05月06日
「他這幾個月好像完全變成了另一個人!」何太太訴說。 「他經常會無緣無故大聲說話,脾氣變得很差,又變得很沒耐性,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者之言天峯醫生2017年04月08日
「孫醫生,早晨!」背後傳來一把熟悉又洪亮的聲音。 「啊,安伯,早晨!又是那麼早就回來醫院啦?」面對着一位慈祥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者之言天峯醫生2017年03月18日
專科門診的輪候時間很長,是一件眾所皆知的事情,然而,在門診服務的使用報告中,有時會有一個標示着「失約」的欄目。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者之言天峯醫生2017年02月25日
上文提過,我們仍然有一群有心有力的醫護人員,為我們的醫療需要而服務。只是,隨着人口老化、科技進步,大眾對醫療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者之言天峯醫生2017年02月04日
有個同事很是氣結,問他何解。 「剛才看門診,有個病人說自己頭痛,嚷着要照磁力共振掃描,我提議可以先做電腦斷層掃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者之言天峯醫生2017年01月07日
讓我們看看一個腦外科的典型故事。 「趕緊,讓開,這個病人很昏亂!」 話猶未落,只見一位在輪床上的病人,忽然向地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者之言天峯醫生2016年12月17日
踏入11月,天氣時冷時熱,身邊開始有朋友患上感冒,政府亦開始宣傳大眾接種流感疫苗。 在醫院內,由於醫護人員經常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者之言天峯醫生2016年11月26日
「志華(化名)狀況不大理想,他入院時神志不清,我們給他注射了激素,但仍然有點迷糊。電腦掃描和磁力共振顯示他後腦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者之言天峯醫生2016年11月05日
「病人的傷口還是未能癒合。」同事憂心忡忡。 這是一個非典型腦硬膜瘤的病人,今次已是他第3次切除腫瘤的手術,可惜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者之言天峯醫生2016年10月15日
「我要找院長!」一位婆婆把剛剛路過醫院大堂的筆者截住問:「我問了很多人,但沒有人知道院長在哪裏。」 「婆婆,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者之言天峯醫生2016年09月17日
「我沒有保留,我已經用了洪荒之力!」 筆者忽然想起一個在電視劇常常出現的畫面。 病人家屬在手術室門外焦急地等待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者之言天峯醫生2016年0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