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42 個結果
頁數:1 2 3

誰製造交通擠塞?

路路亨通,是所有駕駛者的共同願望,可是香港的交通擠塞問題近年愈見嚴重,關鍵又在哪兒呢?政府似乎把責任都推到駕駛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熊明德2018年02月21日

林鄭月娥才是精英主義代表

自人大常委會去年底通過有關高鐵在香港的「一地兩檢」安排,本地法律界批評該安排並無法律基礎,特首林鄭月娥則批評香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熊明德2018年01月22日

破除性別定型在乎尊重

去年底,# MeToo成為網上和全球熱話,除了揭露荷里活影圈中人如何利用權力和「優勢」脅迫女性外,也讓外界明白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熊明德2018年01月18日

未來教育如何走

執筆時,聽到學生輕生的新聞,即使不認識輕生者,但對逝去的生命總有一份難以名狀的悲痛。痛定思痛,除了想想今天的教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熊明德2018年01月10日

循環經濟:香港準備好嗎

香港過去面對環境議題,只看到多少又多少的經濟成本,卻很少看到環境議題帶來的商機。 以香港的廢物回收行業為例,最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熊明德2018年01月04日

香港需要真正人口政策

香港的普及地理教育之中,最教筆者納悶的是對「人口」這個地理課題毫無興趣。雖然初中階段的課程確實有一個課題討論人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熊明德2017年10月02日

環保運輸政策不可少

根據運輸署數字,截至2017年7月,全港已領牌車輛總數758031輛,比2016年7月的739304輛增加超過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熊明德2017年09月20日

只有生命教育才能應對自殺問題

有說自殺就似一種沒有聲音、沒有跡象的傳染病,而每年學期開始的時間,都是最高危的時期。政府設立防止學童自殺委員會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熊明德2017年09月14日

從汪精衞到湯家驊

自從林鄭在7月1日上場之後,湯家驊是其中一個受訪最密的人物。當然,湯從政以來,一直都是「傳媒之友」,對於記者大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熊明德2017年09月04日

影子學生源頭未作處理

教育界近日最沸沸揚揚的關鍵字眼,非「影子學生」莫屬。興德學校的影子學生事件,暴露出校長專橫、校監和法團校董會的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熊明德2017年08月31日

交通政策錯亂 香港付出代價

高鐵「一地兩檢」事件,好像掀起了整個社會對於公共交通效率的興趣。有立法會議員親身試搭廣深港高鐵的深圳至廣州南段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熊明德2017年08月18日

共通能力不能實踐的願景

對知識的好奇,是一種素養。筆者最近與朋友前往台灣,赫然發現一本介紹台灣課程改革的刊物,拿來翻閱再深究下,發掘了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熊明德2017年08月09日

香港公共開支—福利主義的迷思

林鄭月娥成為特首後,面對教育和公共醫療系統問題,均樂意在公共財政上提供資源——先在教育範疇提供50億元新資源,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熊明德2017年07月25日

國際局勢新瓶舊酒

英國的脫歐公投塵埃落定,雖然公投只有意見表達的功能,並未有實際的法律效力,但對英國、歐洲,以至全球,都發出一個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熊明德2016年07月08日

一帶一路獎學金惹的禍

最近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在立法會出席教育事務委員會(下稱「委員會」)會議,向「委員會」簡介「一帶一路」獎學金(下稱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熊明德2016年06月18日

請釋放學生

數天前,英國全國教師工會要求教育部承諾取消小學初入學、7歲和11歲學童的全國考試,並指不應該把學校變成考試工廠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熊明德2016年03月31日

回不了去的民粹主義

早於2011年,前特首曾蔭權的年代,社會曾就貧富懸殊有過相當激烈的爭論。當時的政府宣稱,反映居民收入差異的堅尼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熊明德2016年02月19日

交通問題 規劃解決

在世界所有城市發展歷程中,交通問題皆屬必然現象;人口和經濟活動增加,催生更大的交通需求。當人的經濟條件改善,會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熊明德2016年01月28日

道路收費非萬全之策

「電子道路收費先導計劃」諮詢文件已於12月11日公布,內容包括收費區的覆蓋、收費的時間和價格等等。本文要討論的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熊明德2015年12月23日

失敗的香港運輸政策

若讀者有細心留意近年香港的交通新聞,不難發現某些地區容易因為交通意外或異常的交通流量,造成區域性的交通擠塞。如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熊明德2015年12月14日

頁數:1 2 3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