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110 個結果
頁數:1 2 3 4 5 6

從香江情懷說起

5月的一個周末晚上,我和太太去深圳觀賞了「2017許冠傑巡迴演唱會」。阿Sam的歌由1972年《鐵塔凌雲》開始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為天2017年05月27日

轉瞬廿載─追昔撫今

廿年前的4月,是香港回歸進入百日倒數的月份,當時擔任中學校長的我有3周在上海學習的機會,是參加了香港津貼中學議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為天2017年04月29日

展望新一屆的教育局面

誰當下任特區首長,我無票可投。七一後的教育局面,筆者還可趁這個「政策窗戶」(policy window)開啟時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為天2017年03月25日

教育局長的領導質素

一到特首換屆,各類政策的建議便紛紛出爐,因為換屆即有「轉機」,學術上稱之為「政策窗戶」(policy wind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為天2017年02月25日

評議五年教育施政

特首梁振英在他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中的最後一段說:「我競選政綱的承諾基本上已經全部落實……」 過去5年一直留意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為天2017年01月21日

南韓遊教育感言

過去一周隨團到南韓旅遊5天,行程中的人事景物與平日生活工作的接觸有所不同,也容易觸動筆者一些教育感覺。 就由出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為天2016年12月24日

防止學生自殺的爭議

兩個月前在本欄提到去年學生自殺個案驟升,本年度有所改善,祝願能夠持續保持下去,學生輕生「一個也嫌多」。 然而,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為天2016年11月26日

前線智慧與專業識見

這一周充滿與舊生相聚的活動:我大學畢業出來教書當班主任的第一批學生,中學畢業35年後再聚。活動一是師生一行15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為天2016年10月29日

九月教育局面雜談

新學年至今已快4個星期了,比對去年有進步的是,大中小校園沒有發生學生輕生事件,亦見證各教育單位能再加強對學生開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為天2016年09月24日

談一些學校教育的政治

2014年7月,筆者早於佔領行動前已在本欄寫到「從不談政治到必談政治的校園」。兩年已過,2014年79天的佔領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為天2016年08月27日

教育2.1已回應現實?

7月初,特區成立時的教育領頭人梁錦松再度領導教育界精英,滙聚「教育2.1」。其實,早於去年11月,他在津貼小學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為天2016年07月30日

學校應對傳媒的課程

早一輪給傳媒朋友問及學校應對傳媒的問題,其中一題是「校長老師有沒有學過如何應對傳媒呢?」筆者在大學負責學校領導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為天2016年07月02日

悼念六四成了國情教育

今年6月4日又是周六,上次這聚合的出現是2011年,當年那天我寫了一篇〈巴塞捧盃的教育啟示〉;而每4個周六才出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為天2016年06月04日

STEM是新意還是添亂?

近日,負責科學教育的朋友常收到小學校長和老師的查詢,都是請教如何運用教育局為推廣STEM【註】教育而發放的10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為天2016年04月30日

學生抗逆力與新學制關係

那天在酒樓電梯內,見一個小三四的小女生正聽着親友的「關心」:「聽講你考第尾喎!」戴眼鏡的小女孩表情無奈,沒發一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為天2016年04月02日

課室設施滯後WiFi世代

在一個教育界的頒獎典禮上,聽着教育局局長誇耀中小學的「WiFi 900」計劃(即「WiFi 100」是為100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為天2016年02月27日

一帶一路的教育議題

行政長官梁振英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其中特設「一帶一路」章節。據聞「一帶一路」一詞在報告中提及多達44次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為天2016年01月23日

TSA應變機制與領導

月前曾有記者訪問我對全港性系統評估(TSA)爭議的看法,我回覆說我不是課程評核專家,也有好一段日子不在前線工作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為天2015年12月19日

欣賞香港的教育

過去兩個多月的時間,我完成在大學教授教育文憑兼讀課程的「課室管理與溝通」的10堂課。第一堂時,大多數學員都舉手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為天2015年11月21日

評議教育界國慶訪京團

過去多年,每年八九月期間,教育局便會邀請各教育團體提名執委或會員參與「國慶訪京專業交流團」(下稱國慶團)。今個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為天2015年10月24日

頁數:1 2 3 4 5 6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