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 Spurrier,一個生活在香港近30年的英國人。
在九十年代初由英國橫跨歐亞,依着絲綢之路,乘搭火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1年01月20日
1991年,本身住在倫敦的Pete Spurrier離開家鄉,開始了背包遊,原本只打算在歐洲浪遊半年,後來發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1年01月20日
Frank Fischbeck,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是美國著名攝影雜誌LIFE的新聞攝影師。1971年中美關係破冰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1年01月11日
除新聞攝影外,Frank Fischbeck也常為名人拍照,其中一人為美國傳奇笑匠差利卓別靈。當時他在香港啟德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1年01月11日
Eric Ko(高耀忠)是香港的著名馴犬師,在2018年國家地理頻道播出的《金牌馴狗師:亞洲接班人》,由於Er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1年01月05日
Eric自幼已喜歡小動物,第一階段「玩」的小動物是昆蟲,原因是「唔使錢」!他說在讀幼稚園時,已常在草叢用竹籤找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1年01月05日
Robin Sackmann的太太是東北人,是他在香港教書時認識的一個學生。而且太太也是語言學專家,「她現正在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0年12月28日
Robin Sackmann是一個德國人,他已在中港居住近20年。
問他,若晚餐只能在德國鹹豬手及鳳爪之間二選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0年12月28日
鍾麗玲的父親從事會計工作,母親是家庭主婦。
她自中學畢業起已想修讀法律,「但當時風氣認為若要做律師,要去英國攻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0年12月21日
鍾麗玲(Ada)在1981年加入政府,到明年已是40年。
她先加入稅務局,做過助理評稅主任,後來考獲大律師資格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0年12月21日
Jenny的兩個孩子都在深山中成長,長大後自然也成為運動健將。
女兒現居於英國倫敦,在健身室工作,未來更打算創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0年12月15日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中國古代有個故事,說兩男在山間採藥,遇上美麗姑娘,受熱情款待數天後,到他們落山時,人間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0年12月15日
今年是張愛玲誕辰的100周年,坊間有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但在疫情下不少已取消或改為網上觀賞,其中港大舉辦的「百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焦點人物譚淑美2020年12月09日
Harmony說父親來港後一直沒有工作,倒是媽媽的戰鬥力非常強,成立了一個叫Art Women的網站──Har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0年12月02日
她叫自己做Harmony,原名是Anne-Marie Ilunga,她擁有亮澤的黑皮膚,24吋黃蜂腰,沒半點贅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0年12月02日
相傳古代有神農氏以水晶肚嘗百草習醫術,今天則有陳榮邦(Nikky)以10隻手指摸水母驗毒力。
他是一個水母專家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0年11月24日
陳榮邦最初入海洋公園工作,主要負責照顧海洋生物,更做過潛水員餵魚。
在偌大的海洋生物玻璃缸內,他徒手拿着魚肉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0年11月24日
吳思揚(Hugo),無論說話或外貌,都跟香港人沒什麼分別。
但其實他是澳門人,在當地出生和成長,到大學階段才來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0年11月21日
不少香港人覺得澳門的磁磚街名牌十分美麗,但吳思揚不以為然道:「一般啦!葡國很有趣,他們在臨走(回歸)前不斷想留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0年11月21日
郭坤豪(Alvin)是一名眼科醫生,而且是富豪醫院──養和醫院的眼科醫生。
30年前初入行,發現病人一旦有黃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0年11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