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380 個結果
頁數:1...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議員無行 港人無辜

當社會被創新及科技局的爭拗與「拉布」折磨得灰頭土臉之時,這個月初香港科研界卻迎來喜事,負責選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麥國華2015年02月13日

正負能量碰撞

阿里巴巴主席馬雲來港演講,除為年輕人提供一點創業心得之外,也為瀰漫着負能量的香港,映照出一條可行的創新路。可能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麥國華2015年02月06日

香港有寶?

政府於1月15日起暫停「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顯示香港的重點不再是吸引資金來港,而是想要人才和優化年齡結構,重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麥國華2015年01月30日

文化相異 民族相同

行政長官在本年度的《施政報告》中批《學苑》宣揚港獨,社會對此事的關注度立即超過《施政報告》所提的其他政策。當事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麥國華2015年01月23日

只要面子 不要房子

新一年《施政報告》發表,循例又是一輪抗議。過往為反對而反對,政府要給老人家二千塊,反對派就叫價一萬,以進為退;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麥國華2015年01月16日

編輯不自主

香港社會向來重視新聞自由,任何事件一旦冠以損害新聞自由之罪,必會在社會上掀起軒然大波。近年來,「編輯自主」一詞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麥國華2015年01月09日

不罵的自由

香港2014在「後佔中」的反思中落下帷幕。回首過去一年,民主、法治與自由三個詞一定是熱議榜上有名。反對派無限放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麥國華2015年01月02日

大教壞細

金鐘佔領運動清場,多名佔領以來少有現身的泛民立法會議員獻身被捕。清場次日,財委會工務小組原定會議因正副主席被捕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麥國華2014年12月19日

真正勇士

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莫言訪港,在香港公開大學的講座中,有人問及他的童年,他講述了以下的故事:小時候,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麥國華2014年12月12日

雞蛋與高牆的迷思

著名日本作家村上春樹2009年在耶路撒冷獲獎時的演說,一句在高牆與雞蛋當中,「永遠站在雞蛋的那方」,多年來跟頑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麥國華2014年12月05日

一天毀掉羅馬

「佔中」踏入第三個月,法庭頒布禁制令亦已滿月,警方終於開始執行清障任務。相較「佔中」首日對警隊執法手段的質疑,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麥國華2014年11月28日

美國標準

「佔中」源起於政改,不少「佔中」人士認為,香港人面前擺着的是一種不符合「國際標準」的假普選。佔領派詬病1200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麥國華2014年11月21日

新世代的因果

11月天氣開始轉涼,秋風吹走了夏季的悶熱與煩躁,卻吹不走年輕人的熱情與衝動,不少人心頭的疑慮和鬱結更重:香港究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麥國華2014年11月14日

廣場上權力的傲慢

今天再讀起George Orwell的小說《動物農莊》(Animal Farm),也絲毫不會覺得書中的情節過時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麥國華2014年11月07日

A貨公民抗命

要談公民抗命,不得不提甘地。這位獲奉為聖雄的印度人,通過公民抗命,成功帶領印度邁向獨立,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他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麥國華2014年10月31日

讓政治回歸政治

持續接近四周的佔領運動,終於進入對話階段。「政治問題,政治解決」,把爭議擺上談判桌未嘗不是一種可行方法,但政治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麥國華2014年10月24日

蔑視法紀 勢成危疾

「佔中」發展到現在已逾三個星期,市民怨聲四起。有家長因子女停課而不得不請假在家照顧小朋友;有上班族因為交通擠塞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麥國華2014年10月17日

Asia's Finest

連日佔領香港的行動,把警隊推到風頭浪尖,受到多方面的壓力和刻意扭曲,警察受盡冤屈,不只遭受肢體衝擊,還要應付精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麥國華2014年10月10日

犧牲法治 掏空民主

「佔中」終究還是開始了,而且比預想中更為激烈、失控。現實並非如「佔中三子」所宣揚那樣,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現實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麥國華2014年10月03日

罷課者的承擔

按進化論,萬物都在不斷衍變,以適應當下環境,其實制度也一樣。改變的方式有很多種,有人着重建設,穩健地按部就班,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麥國華2014年09月26日

頁數:1...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