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欣浩(Ames)是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一級講師,他其中一個研究範疇為茶餐廳飲食文化。在以下訪問,他帶記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4年05月21日
香港出生的蕭欣浩,在屯門區長大。想當年,他會考成績只得6分,「每一科都取得E級,中文亦是,哈哈哈!」
蕭欣浩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4年05月21日
香港高樓大廈「林立」,在都市生活的人,肯定較少機會接觸大自然;然則若照字面意思,「林」矗立在高樓大廈之上──住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4年05月13日
徐伽年少時在香港成長,因來自內地的父母工作關係,他讀到中二就隨雙親移居新加坡。由於入了新加坡籍,Andrew曾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4年05月13日
本港正進行「預設醫療指示」(下稱「指示」)的《維持生命治療的預作決定條例草案》立法。預期草案生效後,18歲或以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4年05月07日
2002年剛畢業時,陳裕麗曾在老人院及醫院做護士,親眼目睹長者苦況。「我常常替長者做搶救。記得一些已變成植物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4年05月07日
林家棟(Gordon)上世紀八十年代尾加入電視界之際,正值行業的黃金歲月,由跑龍套做到電視劇當紅小生,再跳入電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4年04月30日
林家棟早年在九龍城長大,曾經在城寨住過4年,父親是生意人,七十年代引入即食麵來港,令年幼的他在家不停吃而以至長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4年04月30日
余兒的作品並非首次被搬上銀幕,他另一部作品《今晚打喪屍》也曾改編為電影,可是改動極多。他嘆口氣說:「除了戲名與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4年04月24日
陳洛軍偷渡來港,以為可以向黑道大哥「大老闆」買張身份證,豈料受騙。深深不忿的他,搶走大老闆一袋財物,被對方手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4年04月24日
余兒(Yuyi),相信是很多小說家的偶像。
寫小說,有一天被導演看中,將其作品搬上大銀幕,對很多人來說都是dr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4年04月24日
劉銳業本科畢業後,曾經在物流業工作5年,他側頭想一想說:「什麼貨物都處理過,遺體、骨灰、動物、凍倉等的運送都有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4年04月17日
劉銳業(Joseph),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高級講師,亦是一名物流業學者。物流業,除了大家一般認知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4年04月17日
黎彥雯(Millie),是私營博物館「香港海事博物館」的副館長。該館館長一職現時懸空,Millie與兩名助理館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4年04月08日
1984年出生的香港海事博物館副館長黎彥雯,土生土長。她笑指家族跟水有少許淵源,因為她的母親在艇上長大。「外公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4年04月08日
Xoni 6歲開始茹素,他記得最後一件葷食是雞翼。他成為素食人士,主要受母親及外婆影響(宗教理由),他亦「不想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4年04月03日
馬昀祺(Xoni)是香港戶外生態教育協會(OWLHK)創辦人及教育總監。這個協會主要替市民與學生籌辦大自然課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4年04月03日
鴨腳木
因葉片輪廓像鴨腳腳掌而得名。葉子結構為複葉,「一隻腳掌」等於一塊葉,樹皮是涼茶「二十四味」的材料之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4年04月03日
Susie最早在英協的職銜為商業關係經理,顧名思義,她要為機構「搵錢」——找不同企業夥伴贊助各類活動和計劃。她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4年03月29日
利碧詩(Susannah Morley,小名Susie)是香港英國文化協會(下稱英協)有史以來第二位女性香港總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4年0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