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2551 個結果
頁數:1...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128

艱難中發展

Eric從2012年創立染樂工房到現在,經過多個艱難時期,一開始時更因沒有太多資源,只能在家裏製作和實驗,臭氣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06月29日

九十後收集剩食廚餘變染料 張駿霖全身搞環保染房10年

洋葱皮、咖喱汁、紫薯皮、牛油果核、中藥藥渣,這些平平無奇的剩食廚餘,其實可以有第二次生命。染樂工房創辦人張駿霖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06月29日

最愛小鳥

未加入WWF前,Carmen曾在大學做研究。她的博士論文主題是香港的原生動物——中華白海豚。 「當時的論文內容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6月28日

WWF研究經理柯嘉敏講香港水獺

談起水獺,香港人可能感到很陌生,連「獺」(音察)字也可能讀成「賴」。原來香港一直有水獺居住,世界自然基金會(W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6月28日

娛記變班主 彭美施將粵劇偶像化

快活谷、五台山、粵劇舞台,是資深傳媒人「施姐」彭美施(Teresa)人生三大主場;10歲就贏過50倍大冷馬,但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22年06月27日

信義會社工陳藹姍:家長應先了解事件真相

陳藹姍專門處理青少年之間的欺凌問題已有約8年時間。 有關於施虐者對受害者拳打腳踢,甚至拍下短片放上網,很多人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6月24日

本地接連出現青少年欺凌事件 社工學者剖析因果與補救方法

近日,一名女童在荃灣一幢大廈的天台,遭受一班年紀相若的少女連番掌摑,引起社會高度關注。警方調查後,以「襲擊致造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6月24日

城大學者馮麗姝:父母不要「你你你……」

馮麗姝是本港少有專門從事欺凌研究的學者,訪問當天城大校園內一個關於網上欺凌的展覽,她也有份策劃。此展覽源自20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6月24日

香港速度滾軸溜冰公開賽冠軍 袁嘉曦:贏了,我不會覺得開心

滾軸溜冰對不少人來說可能是冷門的消閒玩意,但對前香港速度滾軸溜冰運動員袁嘉曦(Doon)而言,是傳承和夢想。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22年06月22日

挑戰雙馬拉松

很多人聽到馬拉松,只聯想到跑步比賽,原來還有速度滾軸溜冰馬拉松。袁嘉曦曾經參加柏林Double Starter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林艷虹2022年06月22日

蓋鳴暉要好好享受幸運

從大戲棚跳入電視圈或大銀幕,在黑白粵語片時代很常見,近二十多年則以羅家英和蓋鳴暉(Joyce)最深入民心,後者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22年06月21日

畫家余元佳千呎巨製只送不賣

登上高處去欣賞香港不同角度的美,是疫情中港人最愛的消閒活動。然而三十多年前,這活動仍未普及,本地畫家余元佳已走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06月20日

著名財經小說作家梁鳳儀 細說亡夫黃宜弘大小事

疫情之下,香港人的生活沒有以往多姿多采,難怪有人見到街市小鮮肉也尖叫一餐,皆因這兩年多實在太過乏味。曾幾何時,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22年06月18日

生生世世

黃宜弘離世一年,梁鳳儀至今未走出喪夫之痛,唯有寄情工作減輕悲痛。她過去一年處理丈夫的十大慈善事業外,還埋首創作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22年06月18日

Google街景操作員何文豐 10年無間遊走全港拍新景

Google Maps相信是香港人最常用的手機程式之一,除了有地圖,還有街景睇。Google街景服務5月尾15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6月15日

由三輪車開始

Raf本身是香港城市大學生物學學士。談到入行經過,他指畢業後曾在一間食品公司的生產部門工作,然後有一天他想再搵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譚淑美2022年06月15日

義工定期為塔門牛送水清除垃圾

塔門曾經綠草如茵,但隨着這些年來大量遊人湧進小島露營,導致草地沙漠化嚴重,垃圾處處,原本在草地覓食的牛隻改為吃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06月14日

藝術家許開嬌為日用品增藝術價值

上月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中有多個新創作的大型裝置作品,其中一個很有本地風味,吸引不少遊人打卡。這個作品遠看如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2年06月13日

奧斯卡得獎導演楊紫燁 用粵語長片劇照說唐人街歷史

上世紀四十至七十年代初的粵語片是香港幾代人的集體回憶,隨後被彩色國語片和港產片取代。你在哪裏觀看這些黑白片?戲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22年06月10日

電影救星

楊紫燁2013年獲香港大學邀請擔任「孔梁巧玲傑出人文學者」,在港大教授紀錄片拍攝,她也積極推動香港的紀錄片發展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吳雄2022年06月10日

頁數:1...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128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