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丸對Pius的大哥陳岳明而言,曾是恨不得逃之夭夭的枷鎖,但兩兄弟卻同聲道:「牛丸對我們一家都有獨特意義,是它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人情味濃陳春燕2018年01月05日
據說,女性不適合出任壽司師傅,原因是與「味覺會隨生理周期變化」、「體溫較高會影響魚生新鮮度」等有關。
對此Ke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人情味濃陳春燕2017年12月29日
日本有句說話「台所は女の城」,即是廚房是女人的天下。可是這只限於家裏的廚房,而壽司界更一直歧視女性。壽司之神小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人情味濃陳春燕2017年12月29日
... 同時,他是幽默風趣,人情味濃,觀察力敏銳,不拘小節,喜怒形於色的人,評論一直認為英國人對前領袖的敬仰,部分原因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電影導賞潘天惠2017年12月28日
有說意大利和中國兩個一東一西的國家有着近似的飲食文化,但原來除了飲食,在追求學問、技藝方面,兩地人也同樣相似。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人情味濃陳春燕2017年12月22日
今年4月,跟着太太搬來香港的Giuseppe,現在是Mobichef的上門私廚。他笑言:「如你所知,我很愛聊天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人情味濃陳春燕2017年12月22日
... 20至30人。但小鎮人情味濃,若碰到不諳廣東話的客家老人,隨時有熱心市民幫忙做翻譯,「有次,有個客家老人問我要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余十八2017年12月21日
位於干諾道西的同順興是去年才搬過去的新舖,但店內卻充滿歷史的痕跡。舊照、古董相機、懷舊工藝紹興酒……當中林國鎮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人情味濃陳春燕2017年12月15日
香港和上海,一個在珠江口,一個在長江口。不知從何時開始,兩個城市經常被拿來比較。上世紀開始,大量上海人因中日戰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人情味濃陳春燕2017年12月15日
原來雪蓮剛來香港時,最想做的是陪月員。「我來港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讀陪月員課程和考牌。因自己喜歡小孩子,產後又是女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人情味濃陳春燕2017年12月08日
香港打工仔出名工時長,尤其是保安、飲食、物業管理等行業,當中還有種職業年中無休,卻甚少受到關注,那就是每個家庭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人情味濃陳春燕2017年12月08日
... 人生日寄生日卡,已算人情味濃,保存傳統。不然郵局每年發行雅俗郵票,賣給誰去?送信之外,郵局不必喝西北風,第一靠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花都拈花高潔2017年12月05日
... 中小店舖起初標榜保持人情味濃、鄰里互助的傳統,提供個人化的貼心服務,希望留住熟客,可惜無濟於事。
加上當時的「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劍昭2017年12月04日
法國人嗜甜如命,每天起來的第一餐就以甜食為主,甚少吃鹹的東西。麵包加牛油、果醬,再配一杯咖啡或茶,便是最標準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人情味濃陳春燕2017年12月01日
有說十九世紀前,砂糖是奢侈品,所以法國上流社會以甜得發膩的糕點來炫耀身份、地位。中世紀時,糖更是昂貴的香料和藥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人情味濃陳春燕2017年12月01日
... 感。毫無疑問,上一代人情味濃,人與人關係較今天密切得多。另外固然六七十年代學位少,競爭大。不過社會向上流動性大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夾心人卓文2017年11月29日
意大利麵的起源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它是由Marco Polo從中國帶入意大利,亦有人提出在意大利中部,屬於西元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人情味濃陳春燕2017年11月24日
常言道:「大樹底下好遮蔭。」在城中的星級意大利餐廳任職6年、本是名廚Umberto Bombana得力副手的J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人情味濃陳春燕2017年11月24日
無論是官僚架構或一般企業中,「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觀念總是無處不在。有人覺得這是「明哲保身」,有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人情味濃陳春燕2017年11月17日
工作壓力巨大下,王永其師傅的減壓方法之一是聽佛教音樂。為何會接觸佛教音樂?原來與師傅的治病經歷有關。「幫我做針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人情味濃陳春燕2017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