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AI的討論,最近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Google的前任CEO Eric Schmidt也許講得最清楚:人工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教育評論程介明2025年09月12日
本欄一直對教育使用人工智能抱樂觀態度,因此曾經有人把筆者稱為AI的「好友」(借股市話語)。但是,其實就是認為應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教育評論程介明2025年09月05日
上周提到內地學生報讀香港DSE的風氣愈來愈盛。因此最近香港宣布政策有變,內地家長感到震盪,堪稱「事件」。筆者的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教育評論程介明2025年08月29日
上周文末提出幾個問題:大學招收非本地生有什麼意義?招收外國學生有什麼意義?招收內地學生又有什麼意義?筆者無意認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教育評論程介明2025年08月22日
前數周論及香港高等教育與教育樞紐的關係,上周在分析大學排名榜的時候,提到1990年代已開始出現的全球高教潮流,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教育評論程介明2025年08月15日
上周提到香港各高等院校並沒有跡象就「教育樞紐」共商大計,而立法會的專責小組看來也沒有特定的「共商」議程。那就難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教育評論程介明2025年08月08日
周前論及教育樞紐。最近遇到的一件事,頗受震動。話說筆者與4位陸、港、台的資深教育工作者,在馬來西亞一家中學做第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教育評論程介明2025年08月01日
鍾宇平辭世,他的一生,代表着香港教育界的一代人。
回顧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教育界風起雲湧。1970年普及小學以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教育評論程介明2025年07月25日
本文這個題目,是真正的問題,而不是明知故問,也不存在刁難之意。旨在探討「教育樞紐」這個概念。媒體上時有論及「香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教育評論程介明2025年07月18日
許美德(Ruth Hayhoe)【註】經過香港,在港大有一個講座加對談。她講座的題目是「在地緣政治的艱難時刻,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教育評論程介明2025年07月11日
上周寫了有關孩子的童年──浪漫的童年,也就是充滿好奇、想像、探索的心態。於是,在路上、地鐵上,看到不羈的幼童─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教育評論程介明2025年07月04日
本欄甚少專門為家長而寫。這篇是例外。家長本來不是一個特定的群體,他們幾乎代表全社會;不過他們還是有一個共同點─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教育評論程介明2025年06月27日
上周標題本來是「誰的責任?」見報變成「是誰責任?」謹向讀者致歉。文中有一句括弧裏的話「在傳統的學習中,教師往往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教育評論程介明2025年06月20日
本欄曾經在5月16日與30日兩天,提到美國一些因為AI進入教育而引起的災難性呼救。首先是中學教師因為學生有了i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教育評論程介明2025年06月13日
... 育研究院的學報《哈佛教育評論》有22名編委,全部由學生擔任;每年更換其中一半,完全沒有教師參與。《哈佛法律評論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教育評論程介明2025年06月06日
周前(5月16日)提到美國教師不忍看到課堂的慘狀而離開教育界,焦點是AI和社交媒體的「侵襲」:學生完全依賴鍵盤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教育評論程介明2025年05月30日
開年以來,本欄集中探討人工智能在教育的應用。本文的標題,看來與AI沒有什麼關係──且讓筆者慢慢道來。近來有機會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教育評論程介明2025年05月23日
朋友傳來一篇文章,記敍了美國一位教師傾訴她的苦衷。這位教師叫Hannah Maria【圖】,在學校撐不下去了,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教育評論程介明2025年05月16日
上周談到在教育的領域運用AI的10個層次。這一周又訪問了一些學校,又有了進一步的想法,與讀者分享。談兩個方面: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教育評論程介明2025年05月09日
在蘇州組織了一個研討會加工作坊,有十幾位香港與內地的老師展示了他們在教育運用AI的案例。精采紛呈,引起了一些思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教育評論程介明2025年05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