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85 個結果
頁數:1 2 3 4 5

新政策浪潮衝擊韌性周期

雖然特朗普2.0的負面政策正在衝擊市場,但其最終成效與長期利益不容忽視。這些政策是一個罕見的組合,一方面推出可 ...全文

財富管理基金2025年03月07日

認清通貨再膨脹的假象

美國對抗通脹放緩的進程停滯不前,部分商品類別在出現短暫和深度價格下調後已重回正軌,而其他較大型的服務類別如住房 ...全文

財富管理基金2025年02月07日

供應面效益能否抵銷特朗普的助長通脹新政?

儘管市場關注特朗普政策對通脹的潛在影響,但對其親商政策、放寬管制和支持國內能源產業帶來的冷卻效應卻不太了解。隨 ...全文

財富管理基金2025年01月03日

重新解讀美國經濟韌性

美國國民收入和產品賬戶的利潤和儲蓄近期大幅上調,顯示截至8月就業人數連續3個月急劇放緩的實際衝擊未如預期嚴重。 ...全文

財富管理基金2024年12月05日

軟着陸的前景

當前市場環境充滿不確定性,在應對環境不斷變化時保持靈活性顯得尤為重要。隨着美國過去3個月私營企業就業增長顯著放 ...全文

財富管理基金2024年11月07日

減息步伐主導經濟走向

全球寬鬆周期的開始預視兩種情形。第一種是「硬着陸」,即央行行動落後於形勢,在就業數據走弱後才開始減息,結果需要 ...全文

財富管理基金2024年10月03日

經濟下行期的政策滯後效應

兩大環球經濟支柱美國和中國均現放緩跡象,進一步帶動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急劇放緩。為實現「軟着陸」,政策制訂 ...全文

財富管理基金2024年09月05日

政局未明為經濟軟着陸添變數

隨着歐洲以製造業為主導的經濟回暖情況減慢,投資者將目光轉向美國,聚焦於美國經濟增長放緩與通脹回落之間的競賽。 ...全文

財富管理基金2024年07月25日

全球寬鬆周期正式展開

我們自5月初對市場的展望轉趨樂觀。聯儲局主席鮑威爾雖然推遲減息政策,但仍利用另一央行工具——資產負債表管理—— ...全文

財富管理基金2024年06月26日

全球流動性回暖在即

美國第一季通脹數據意外錄得強勁表現,推動利率上升,拖慢股市反彈。聯儲局在去年第四季政策轉向後,金融條件隨之放鬆 ...全文

財富管理基金2024年05月30日

全球流動性將回暖

美國第一季通脹數據意外錄得強勁表現,拖慢股市反彈。聯儲局在去年第四季政策轉向後,金融條件隨之放鬆,加上政府就業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市場觀點吳重光2024年05月30日

聯儲局有把握令通脹回落

美國個人消費開支的核心及超級核心通脹在2月份有所降溫,雖然通脹率未如2023年最後5個月般平穩,但聯儲局似乎有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市場觀點吳重光2024年05月03日

聯儲局未因過熱數據陣腳大亂

美國個人消費開支的核心及超級核心通脹在2月份有所降溫,雖然通脹率並未如2023年最後5個月般平穩,但聯儲局似乎 ...全文

財富管理基金2024年05月02日

股市前景向好

今年1月,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飆升,市場再次憂慮,通脹回落的「最後一里路」恐怕會是最棘手的階段。儘管聯 ...全文

財富管理基金2024年03月28日

通脹降溫轉由需求推動 限制市場上行

目前美國通脹率已連續6個月維持於目標水平,即使實際利率居高不下,經濟仍然保持相對穩定,聯儲局稱仍有空間等待更多 ...全文

財富管理基金2024年02月29日

美通脹降溫轉由需求推動

目前美國通脹率已連續半年維持於目標水平,即使實際利率居高不下,經濟仍然保持相對穩定,聯儲局稱仍有空間等待更多數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宏觀灼見吳重光2024年02月29日

儲局可提前減息 衰退機會不大

過去半年由供應面驅動的通脹降溫,顯示已發展市場的加息周期已經結束。美國聯儲局或將於3月至5月期間開始減息,但由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市場觀點吳重光2024年01月27日

美衰退概率降 通脹及增長或再加速

過去半年由供應面驅動的通脹降溫,顯示已發展市場的加息周期已經結束。聯儲局或將於3月至5月期間開始減息,但由於不 ...全文

財富管理基金2024年01月26日

2024年儲局會持續縮表

第三季的需求加速現已開始放緩,而供應面引致的通脹降溫壓力猶在,令聯儲局再度加息的機會變得極低,亦降低了經濟衰退 ...全文

財富管理基金2023年12月29日

聯儲局將再縮表

美國第三季需求開始放緩,而供應面引致的通脹降溫壓力猶在,令聯儲局再度加息機會變得極低,亦降低了經濟衰退風險。此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宏觀灼見吳重光2023年12月29日

頁數:1 2 3 4 5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