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粵劇演員王希穎在「文心研戲」主辦的折子戲中,老戲新設計,演了一場《打神告廟》。
民間熟悉的「王魁負桂英」,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8年07月17日
耀明珠劇團演粵劇《洛神》,內容環繞曹操兒子曹丕、曹植與甄宓的淒迷愛情故事,故事可以天馬行空,某些人與事則屬真實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8年07月05日
才子抱着「綠綺琴」,被佳人容貌吸引,借一曲《鳳求凰》傳遞心聲。兩人月下花前,靈犀暗許。
望門新寡(未嫁入門,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8年06月20日
「離魂錯夢」于叔夜、「千古多情」穆素徽,是60年前唐滌生為仙鳳鳴劇團編寫的《西樓錯夢》才子花魁故事(下稱《西》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8年06月05日
《鍘美案》很多人熟悉,是包公斬人間負心漢陳世美的故事。《鍘判官》(一名《探陰山》)粵劇觀眾比較少認識,是一齣包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8年05月23日
荊、劉、拜、殺(《荊釵記》、《劉知遠白兔記》、《拜月亭》、《殺狗記》),合稱中國明代「四大傳奇」。唐滌生195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8年05月08日
劇中漢朝使節,西域牽情。其實是她,編劇兼演員王潔清,情牽西域——4次遠遊絲綢之路,深有所感,遂把所見所聞,編成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8年04月24日
從《富春山居圖》說起。收藏家吳老爺臨終前,燒毁這幅珍藏名畫,忽然,火爐裏的圖畫飛走了一隻鳳凰。這是明駒粵劇團《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8年04月10日
舊戲新編,並不容易,光靠誠意未可以解決問題。要看得準,還要有膽,有識。大膽,小心過了頭。識見,守住該劇種表演藝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8年03月27日
看公主與駙馬相偎傍的宣傳劇照,那不是《帝女花》?是!但不是粵劇,而是京劇《帝女花》:藝術節十分矚目,單演一場從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8年03月13日
「推車」、「坐車」、「跳羅傘架」,本是粵劇戲班開台例戲《六國大封相》花旦、武生專門身段排場,《彩鳳榮華雙拜相》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8年02月27日
元末群雄並起,北漢王陳友諒與姑蘇王張士誠意圖結成姻親,合兵對付金陵朱元璋。朱營派大將華雲龍冒充張士誠兒子,前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8年02月13日
北風與太陽比試,誰能脫下路人的外衣,誰的力量最強。演員吳倩衡舞大旗功架,象徵呼呼颳大風,路人吳國華拚命抗風,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8年01月30日
打開「鑼鼓響2017」場刊,朱兆壹,4場折子中,他負責兩場主要角色。記得兩年前演藝學院「鑼鼓響」年度演出,他去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8年01月16日
取材自民間《白蛇傳》,金靈宵粵劇團編劇謝曉瑩、高潤鴻嘗試融和南北技藝、活化傳統,並以尾場《白蛇會子》命名,欲借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8年01月02日
楊延德五郎單腳站着,慢慢述說宋朝楊家天波府多年往事,另一腳離地上提,擺出各種姿態,這時向前繃平,那時向後拉直,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7年12月19日
演員腰繫馬形,揚鞭騎着「馬匹」一起跑出台來。不是鬧着玩,是戲的一部分,「竹馬」早在元明雜劇傳奇出現,是舞台上實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7年12月05日
戰國末期,秦蠶食列國,兵臨易水,逼近燕境。燕太子丹曾經受辱於秦,屢思報復,惟國小力弱,於是決意找人行刺秦王。仟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7年11月21日
監製一句「任性決定」,帶着「豁出去」的勇氣,重視文本,細讀細演,向冥壽百歲的編劇大家唐滌生先生致敬。(場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7年11月08日
好久沒看到那麼激動的場面了。
崇禎皇帝怒吼:「該死!要死!開刀!」袁崇煥罪名不是「莫須有」,是「叛逆」。
明朝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7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