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公主與駙馬相偎傍的宣傳劇照,那不是《帝女花》?是!但不是粵劇,而是京劇《帝女花》:藝術節十分矚目,單演一場從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8年03月13日
「推車」、「坐車」、「跳羅傘架」,本是粵劇戲班開台例戲《六國大封相》花旦、武生專門身段排場,《彩鳳榮華雙拜相》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8年02月27日
元末群雄並起,北漢王陳友諒與姑蘇王張士誠意圖結成姻親,合兵對付金陵朱元璋。朱營派大將華雲龍冒充張士誠兒子,前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8年02月13日
北風與太陽比試,誰能脫下路人的外衣,誰的力量最強。演員吳倩衡舞大旗功架,象徵呼呼颳大風,路人吳國華拚命抗風,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8年01月30日
打開「鑼鼓響2017」場刊,朱兆壹,4場折子中,他負責兩場主要角色。記得兩年前演藝學院「鑼鼓響」年度演出,他去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8年01月16日
取材自民間《白蛇傳》,金靈宵粵劇團編劇謝曉瑩、高潤鴻嘗試融和南北技藝、活化傳統,並以尾場《白蛇會子》命名,欲借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8年01月02日
楊延德五郎單腳站着,慢慢述說宋朝楊家天波府多年往事,另一腳離地上提,擺出各種姿態,這時向前繃平,那時向後拉直,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7年12月19日
演員腰繫馬形,揚鞭騎着「馬匹」一起跑出台來。不是鬧着玩,是戲的一部分,「竹馬」早在元明雜劇傳奇出現,是舞台上實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7年12月05日
戰國末期,秦蠶食列國,兵臨易水,逼近燕境。燕太子丹曾經受辱於秦,屢思報復,惟國小力弱,於是決意找人行刺秦王。仟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7年11月21日
監製一句「任性決定」,帶着「豁出去」的勇氣,重視文本,細讀細演,向冥壽百歲的編劇大家唐滌生先生致敬。(場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7年11月08日
好久沒看到那麼激動的場面了。
崇禎皇帝怒吼:「該死!要死!開刀!」袁崇煥罪名不是「莫須有」,是「叛逆」。
明朝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7年10月25日
黑盒,即小劇場,公演一個多小時的粵劇《霸王別姬》。座位約100,觀眾與舞台與演員的距離貼近,演員眼轉眉動,以至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7年10月10日
粵劇《紅樓夢》演得多,都從黛玉進府演到寶玉哭靈,這次「雙蓮華粵劇社」主辦的也不例外,我主要不在看「演什麼」,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7年09月26日
「就差那一點點!」藝術總監謝幕時說:「演媽的,要認真啲。演爸的,要火啲。演嫂的,要慘啲。演表妹的,要撥多啲。…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7年09月12日
香港八和會館每年演《香花山大賀壽》,向行業神華光先師賀誕,今年「中國戲曲節2017」也演《香花山》慶回歸,論場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7年08月29日
到底是親子專場,還是新秀演出系列?更像學童興趣班滙演吧!
油麻地戲院一個半小時免費節目,名為「粵劇新秀演出系列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7年08月15日
燈戲《拿虎》帶有川劇「悲劇喜演」美學特色。劇本結構淳樸,開門見山,直入主題,一線到底,乃往昔農村演小戲,挑燈照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7年08月01日
我們沒見過關公,沒見過觀音,但一說起關公、觀音,心底即浮現他們的形象。通過典籍畫像,他們在民間留下的普遍印象,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7年07月18日
劇場照明燈逐漸暗下來,2個躬着背的老婦人,攜着一籃身外物,從觀眾席走上舞台,徐徐打開巨大的佛壇門,帶我們一起進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7年07月04日
小劇場氣氛好,舞台貼近觀眾席,武松獨個兒坐着,凝重緩緩地捧起大碗酒來喝。台邊左側幾個黑衣人樂師,正在鳴鼓。戲未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7年0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