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底,教育局課程發展處中國語文教育組,與香港八和會館第二次合辦,兩場名為「藝文會通」的粵劇《六月雪》欣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5年01月13日
粵劇古老排場戲。教的難、學的難、演的難、看的也難。有些劇目,新一輩演員甚至不知道它為何物,幾代以後,因斷層而消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4年12月30日
人物虛構,題材新鮮,《秦淮瑣月》並不是熟悉的昔日著名秦淮金粉事跡,而屬於當代粵劇原創的新篇章。
編劇兼導演黎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4年12月16日
生、旦、丑行導賞場,是「八和粵劇新秀演出系列」的推廣新嘗試。
2024年9至11月,「演出系列」安排不同場次,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4年12月02日
老倌與新秀聯合兩三代人同台演出,並非新事物,近年坊間商營粵劇戲班早已常見。香港八和會館策劃的「油麻地戲院場地夥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4年11月18日
「在改革過程中我不敢說成功,但我們在探索未來的出路,希望將粵劇的節奏拉得更緊。粵劇的節奏拉得緊,需要很多很多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4年11月04日
藝術總監尹飛燕貫徹「油麻地戲院場地伙伴計劃──八和新秀演出系列」成立初衷,致力培育新人。她按新人能力選戲派角,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4年10月19日
有別於一般才子佳人戲。新編粵劇《馬湘蘭》,演明末一代奇女子,與她生命中三個男子的感情故事。
劇本內容和部分引句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4年10月05日
保舊,探新,粵劇正需要發展兩條腿走路,並存共生。
一口氣看了兩齣楊家將,兩個劇團的演繹重心完全不同。上一回寫《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4年09月21日
新編《忠烈楊門》序幕那氣勢、那排場,展現了演員功底、武術總監韓燕明、藝術總監吳美英、鑼鼓音樂高潤權和彭錦信,以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4年09月07日
《西遊記》裏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是個老掉牙的故事,沒什麼看點吧?但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帶來新劇《三打白骨精》,參與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4年08月24日
翻查詞典「鐵證如山」出處,「柳子戲《孫安動本》:『十八張冤狀在此,鐵證如山,老賊還有何辯!』」形容證據確鑿,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4年08月10日
「醉酒的時候,說的那些話,醒着的人不敢說。」太監告訴丞相,大人酒醉失言,說了一些真話。
他好言向老丞相解說,剛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4年07月27日
北路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中一個,不算是現代流行大劇種,卻擁有高質素藝術獨特風格。
忻州文化研究院(下稱「研究院」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4年07月13日
從課餘活動,到專業鍛煉,考驗的是個人意志與毅力。現在一同見證香港年輕人自覺奮發求進一例子。
麥熙華念初中時,加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4年06月29日
「天下事無非是戲,世間人何必認真?」青年編劇張慧婷就此為她新成立的粵劇團,命名為「無非劇作」,開山製作叫做《赤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4年06月15日
老戲《平貴別窰》、《平貴回窰》、《紅鬃烈馬》,分明以男主角薛平貴作中心點。高官顯爵,享齊人福,正合古代男人一生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4年06月01日
《與小劇場有個約會——放閃篇2024》系列四齣「小戲」,風格明顯不同。戲曲中心茶館劇場座位不到兩百,劇長約10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4年05月18日
中環摩天輪地標前面,搭棚演粵劇?那不過是《白蛇.許仙情越千年》尾場布景。一群現代城市人聚集鬧市街頭「睇大戲」,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4年05月04日
粵劇擊樂領導,著名掌板師傅高潤權接受訪問:「我希望盡量把爸爸教我的知識,教回給年輕一代。」
權師傅入行50年,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4年0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