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皮》鬼妖故事,新編搬上粵劇舞台,終於在6月下旬正式公演。「限聚令」一度短暫放寬,觀眾戴着口罩隔行坐着3個多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0年09月04日
《韓非子》一段小故事,寫齊王問:「畫什麼最容易?」畫工答:「畫鬼最容易,因為沒有人見過你要畫的鬼魅。」
唐朝皇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0年08月21日
宣傳節目主題是「人間風景」,我感受其中最深的是「人生無奈」。
西九文化區茶館劇團7月一度重開,主力演《十八相送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0年08月07日
都叫做茶館,但不是1956年老舍創作的話劇《茶館》,而是今天香港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茶館劇場」(以下簡稱西九茶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0年07月24日
扮仙戲《天下太平》,新加坡極少演出,《華南研究資料中心通訊.田野與文獻》2019年期刊,見證在當地臨時搭建戶外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0年07月10日
他是鍾馗,戲是《鍾馗嫁妹》,故事演死了的哥哥送活着的妹妹出嫁。
鍾馗死後,唯一掛念放心不下的,是孤零零的妹子鍾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0年06月26日
催淚、催眠,都聽得多,這次是《催妝》。牛精駙馬催刁蠻宮主起程,過邦成親。主持人向台下小學生發問,有無被催促過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0年06月05日
《探谷、殲敵》不過是半小時折子戲,卻身負重任,75分鐘學生專場活動裏,它的演出是作為推廣粵劇文化藝術的欣賞依據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0年05月22日
劇場關閉期間,沒戲演,沒戲看,觀眾「餓戲」一季了。最近,朱少璋博士傳來一條網絡連線,又是《帝女花》!《帝女花》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0年05月08日
取材自《水滸傳》,粵劇名叫《花田八喜》,其中一段折子〈亭會〉,人物有三:書生、小姐、丫鬟。丫鬟才是女主角,反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0年04月17日
古裝劇遇到重大案件,往往出現「三司會審」場面,《玉堂春》是家喻戶曉的「會審」地方戲。早前康華劇團推出廖儒安的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0年04月03日
戲的開端,「白鴿眼」姑母,對家道中落的姪兒方卿,冷言奚落:「若果你高中狀元到我家,我就頭頂香爐,三拜九叩迎俊彥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0年03月20日
這不是歷史真實,不過是元末雜劇輾轉流傳下來的民間故事。
宋真宗無嗣,李宸妃得懷龍種,劉皇后與太監郭槐合謀以狸貓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0年03月06日
幾年前在香港藝術節看過的愛爾蘭製作The Beauty Queen of Leenane(當時譯作《麗南小姐》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江藍2020年02月22日
「吃水不忘打井人」,香港八和會館以「飲水思源,切莫忘本」為會訓,垂誡子弟尊師感恩。
今年初,鳳翔鴻劇團新編時裝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0年02月21日
中英劇團於創團40周年之時,選擇將著名英國小說《傲慢與偏見》改編搬上葵青劇院的舞台。陳鈞潤在2017年患病期間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佛琳2020年02月12日
粵劇戲台主辦的《糟糠情》,展示非常正面的人與事。講東漢大司空宋弘顯貴後,頂住天朝壓力,寧死不與妻子割席,是30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0年02月11日
疫症之下,港樂和許多藝團一樣要取消演出。不過1月中的貝多芬系列開幕演出仍未受影響,那是由郎朗演奏的《第二鋼琴協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劉偉霖2020年02月10日
在春節前,2020新年氣氛仍濃厚的廣州街頭,被暱稱為「友友」的大提琴大師馬友友,以「快閃」方式演奏巴赫的音樂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周凡夫2020年02月06日
春節是喜「戲」洋洋、內地電影業的春天,近年均以百多億元票房作結。隨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從武漢爆發肆虐內地以至全球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謝奇芬2020年02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