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戲,講究程式技巧,不少青年演員具有這方面本領。有些為打而打,一幕戲竟然連續開打二三十分鐘,看得人真有點膩,耐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7年06月06日
看過徐克導演電影《刀馬旦》,觀眾大概會對戲曲刀馬旦造型有個印象。簡單來說,刀馬旦屬「武旦」行當,身扎靠(鎧甲戰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7年05月23日
猶記得在中學中文課本讀過〈虬髯客傳〉,乃因文章描畫虬髯客、李靖、紅拂女的個性突出而深刻之故,亦因此對金靈宵劇團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7年05月09日
「粵劇場」黃寶萱跟黎耀威再度合作,《清風亭》改編自其他劇種同名老戲。一齣冷門戲,面對票房風險,考驗了他們的氣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7年04月25日
出身武將世家,精通翰墨,箭術高明,她是宋朝著名抗金名將韓世忠夫人梁紅玉。她「好打得」,韓氏夫婦兵團重創南侵的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7年04月11日
滿臉塗上彩圖,俗稱大花面(花臉),屬戲曲角色分類的「淨」行當。「淨臉」偏偏化妝得一點也「不白不淨」,是取其反意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7年03月21日
粵劇《甘露寺.三氣周瑜》情節來自《三國演義》,並非史實,但戲曲的想像力更豐富更精采。《甘露寺》演西蜀劉備到東吳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7年03月07日
古代以麵食叫做「餅」,火燒的為燒餅,籠蒸的為蒸餅,水煮的湯餅就是麵條。宋朝陸游筆記名言:「巧婦安能作無麵湯餅。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7年02月21日
過年睇大戲,藝術執手傳,是時代廣場及八和會館聯合主辦粵劇文化展覽的主題,展品包括文字圖片、立體實物,以及聲音導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7年02月07日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折子,是這季度「學生專場」表演項目。八和會館舉辦粵劇欣賞工作坊,藝術總監尹飛燕與司儀阮德鏘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7年01月17日
天虹劇團重演《青蛇》,錦昇輝劇團首演《花木蘭》,都是以民間老故事為骨幹,重新編撰。劇中青蛇本屬男性,改易性別去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7年01月03日
很浪漫的傳說。話說春秋時代,蕭史能以手中玉簫,吹出仿似鳳鳴聲音,鳳乃百鳥之王,百鳥聞聲紛紛飛來和唱。秦穆公欣賞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6年12月20日
各行各業都有個保護神,華光師傅是戲神,每年農曆九月廿八日,香港八和會館演出傳統例戲,慶祝先師寶誕。例戲指特定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6年12月06日
都說戲曲屬於高台教化,教忠教孝,所謂高台教化,指通過戲劇藝術,給觀眾以道德的、思想的、政治的導引與教育。最近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6年11月22日
「金風玉露一相逢」詞句印在「青靈宵劇團」《牛郎與織女》場刊正頁,是古老流傳的愛情神話。歷代世人多慨嘆牛郎織女每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6年11月08日
白先勇領軍的青春版《牡丹亭》服裝設計師王童接受專訪,他回憶:「有回,沈豐英(該劇女主角)說,『我的裙子這麼一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6年10月25日
蝴蝶夫人用布蒙着兒子雙眼,她拿着武士小刀,背着觀眾,抬起手,跟着往自己身上插,親自了結自己的生命。
這是福陞粵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6年10月11日
書生茹鳳聲與名妓花艷紅過從甚密,不為庶母所諒,鳳聲孝順撫養帶大自己的庶母,事事俯伏順從,敬畏有加,從來不敢說「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6年09月27日
宋洪波有無進步?劍麟能演佟養甲嗎?
「西九文化區」推出「粵劇新星展II」3齣大戲,《萬世流芳張玉喬》最能發揮藝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6年09月13日
序幕是華山聖母重返天庭,隨即演第一幕,已經是16年後〈二堂放子〉的人間世。劉彥昌續了弦,膝下兩兒兄友弟恭,沉香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6年0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