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臉撟(音giu)眼淚」,是廣東話一句歇後語,「離行離迾(即「列」,音辣)」是也,從演戲角度論,比喻粗枝大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6年08月16日
康華刀馬旦應工,香港青年輩根基厚實,該數她的了。台上的她,扎大靠,表演靠把功架,無論翻身、跳轉,橫槍立馬,都輕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6年08月02日
中國戲曲人物的造型扮相,着重直觀地表現角色的類型和性格,是文是武,是忠是奸,直接分明,讓觀眾一目了然。角色分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一台風景張敏慧2016年07月26日
《女兒香》是上世紀三十年代,著名粵劇老倌薛覺先先生(1904-1956)的首本戲,他反串演女角梅暗香,而劇中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一台風景張敏慧2016年07月19日
「十八路諸侯不如一女子」,這是前人對貂蟬行為的評價。亂世群雄殺不了董卓,而一貂蟬足以殺之,劉備、關羽、張飛三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一台風景張敏慧2016年07月12日
「中國戲曲節2016」開幕節目演浙江崑劇團《紫釵記》。崑劇常演的只有〈折柳〉〈陽關〉兩折,這次新編,隱藏了「黃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一台風景張敏慧2016年07月05日
粵劇《南宋鴛鴦鏡》,面熟常見,不是新戲。青年演員宋洪波、王希穎組合,從「無聲不歌,無動不舞」的戲曲特色出發,演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一台風景張敏慧2016年06月28日
《放裴》是著名戲曲折子,川、京、崑等地方戲各有自己的表演特色。粵劇《再世紅梅記.脫穽救裴》,描寫跟兄弟劇種不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一台風景張敏慧2016年06月21日
戲曲的舞台呈現,是多種文化藝術的綜合體,由文學、歷史、語言、音樂、舞美等等美學元素構成,給予觀眾形式美的享受,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一台風景張敏慧2016年06月14日
戲曲的形體基礎底功,是訓練演員手舞和足蹈。身段變化的要領就在掌握周身關節每個動作,包括舞動和靜止,務求達到姿勢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一台風景張敏慧2016年06月07日
家喻戶曉的柳毅傳書民間傳說,早在幾十年前由葉紹德改編成粵劇。《柳毅奇緣》演一段仙人的不平凡故事,劇本卻單薄片面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一台風景張敏慧2016年05月31日
閉着眼,晃着頭,從前京劇觀眾對文戲,主要在「聽戲」,重視演員的唱功。廣府大戲則比較着重演故事,程式不太多,觀眾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一台風景張敏慧2016年05月24日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萬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幾更時萬古千秋。」短短幾句戲台對聯,概括了戲曲藝術的意象特徵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一台風景張敏慧2016年05月17日
「我爸爸看的是『四郎探母』,這是個回憶,是情感的回憶。到了我,對『四郎探母』沒有感覺,到了我的兒子,更別說了…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一台風景張敏慧2016年05月10日
「尋人啟事」、「訃聞」、「龍女徵婚」, 半張A4紙刊登三則大字啟事,以為是社區新聞,原來是粵劇折子戲宣傳單張。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一台風景張敏慧2016年05月03日
不是石灣醉翁公仔,是真人表演,八十多歲老藝人尤聲普扮演的李太白。造型美,很吸引。《李太白》於1997年首演,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一台風景張敏慧2016年04月26日
「粵劇魅力初體驗」是八和會館與油麻地戲院合作的粵劇欣賞工作坊,推廣對象是中小學生。從孩子抓起,方向正確,讓他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一台風景張敏慧2016年04月19日
演戲要感情投入,青春版《穆桂英大破洪州》藝術總監羅家英在「演後講座」勉勵青少年演員:「要有感覺,腳步、鑼鼓都有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一台風景張敏慧2016年04月12日
香港八和會館主辦「八和新秀系列」,以油麻地戲院為場地夥伴,締造粵劇新秀成長的搖籃。剛完成的第四個年度演出,藝術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一台風景張敏慧2016年04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