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節目主題是「人間風景」,我感受其中最深的是「人生無奈」。
西九文化區茶館劇團7月一度重開,主力演《十八相送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0年08月07日
都叫做茶館,但不是1956年老舍創作的話劇《茶館》,而是今天香港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茶館劇場」(以下簡稱西九茶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0年07月24日
扮仙戲《天下太平》,新加坡極少演出,《華南研究資料中心通訊.田野與文獻》2019年期刊,見證在當地臨時搭建戶外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0年07月10日
他是鍾馗,戲是《鍾馗嫁妹》,故事演死了的哥哥送活着的妹妹出嫁。
鍾馗死後,唯一掛念放心不下的,是孤零零的妹子鍾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0年06月26日
催淚、催眠,都聽得多,這次是《催妝》。牛精駙馬催刁蠻宮主起程,過邦成親。主持人向台下小學生發問,有無被催促過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0年06月05日
《探谷、殲敵》不過是半小時折子戲,卻身負重任,75分鐘學生專場活動裏,它的演出是作為推廣粵劇文化藝術的欣賞依據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0年05月22日
劇場關閉期間,沒戲演,沒戲看,觀眾「餓戲」一季了。最近,朱少璋博士傳來一條網絡連線,又是《帝女花》!《帝女花》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0年05月08日
取材自《水滸傳》,粵劇名叫《花田八喜》,其中一段折子〈亭會〉,人物有三:書生、小姐、丫鬟。丫鬟才是女主角,反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0年04月17日
古裝劇遇到重大案件,往往出現「三司會審」場面,《玉堂春》是家喻戶曉的「會審」地方戲。早前康華劇團推出廖儒安的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0年04月03日
戲的開端,「白鴿眼」姑母,對家道中落的姪兒方卿,冷言奚落:「若果你高中狀元到我家,我就頭頂香爐,三拜九叩迎俊彥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0年03月20日
這不是歷史真實,不過是元末雜劇輾轉流傳下來的民間故事。
宋真宗無嗣,李宸妃得懷龍種,劉皇后與太監郭槐合謀以狸貓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0年03月06日
「吃水不忘打井人」,香港八和會館以「飲水思源,切莫忘本」為會訓,垂誡子弟尊師感恩。
今年初,鳳翔鴻劇團新編時裝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0年02月21日
粵劇戲台主辦的《糟糠情》,展示非常正面的人與事。講東漢大司空宋弘顯貴後,頂住天朝壓力,寧死不與妻子割席,是30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0年02月11日
昔日粵劇劇本若寫着「打和尚排場, 演員自度」,演員拿上手,就知道要演什麼,也懂得怎樣去演。
所謂排場戲,是運用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0年01月30日
蔡文姬有不世之才,亂世中卻改變不了命運擺布,是戲劇題材,歷史亦真有其人。她以胡笳音色融入古琴,譜成《胡笳十八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0年01月14日
八和新秀一個晚上演出三齣折子戲:《金蓮戲叔》花旦對小武(生行),《擋馬》武旦對武丑,《赤桑鎮》花臉(淨行)對老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9年12月31日
魚玄機是唐朝著名美女、才女、妓女。從前粵劇《火網梵宮十四年》曾經以魚玄機故事入戲,今天由康文署主辦,靈宵劇團製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9年12月17日
喎呵,廣東話口語,念作「窩可」,表示事情罷了,「完蛋」、「𢰸咗」的意思。
身為一朝天子,逼迫女扮男裝的丞相就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9年12月03日
「我哋要掃除污吏貪官,廣納賢能之士,破除華夏之陋習,才可以一統河山。」──蒙古大汗忽必烈豪言壯語。
「大宋若逢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9年11月19日
福陞粵劇團成立31周年紀念演出, 記者會記錄了羅家英取笑汪明荃:「喺《天仙配》入面同梁兆明係婆孫配」。沒錯,她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9年11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