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可考慮融會房屋及人口政策,讓一對夫婦及其共同生育3個或以上未滿18歲孩子的家庭,在符合資產和收入限額要求情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劍昭2018年09月03日
出席7月初北約峰會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批評「德國跟俄羅斯合作天然氣管道項目,令德國完全被控制,成為俄羅斯的俘虜」後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劍昭2018年07月30日
對於7月6至7日在保加利亞索非亞舉行的第七次中國—中東歐國家(CEE 16+1)會議,雖然內地媒體的報道和分析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劍昭2018年07月14日
那邊廂金融分析員正評估意大利新政府對歐盟的影響,這邊廂保加利亞政府正忙於為7月初在索菲亞舉行的「CEE16+1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劍昭2018年06月30日
香港需要的是小量用作教育和文化傳承的農場,不是農地。本文的討論目標是政府及私人合共擁有的3700公頃「荒置」、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劍昭2018年05月18日
「以置業為主導」的「資助出售房屋」政策,鄒崇銘認為是把「地產霸權和高地價政策,作為香港的『基本之策』……『永續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劍昭2018年05月07日
同是自然生物,為存活而覓食,何解有人以環保為由「代海出聲」,反對填海傷害豚、蟹,卻沒有代蚊、鼠或H5N1出聲,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劍昭2018年04月23日
也許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科技還需多一點時間才能在香港的公共巴士、的士內運作,但最近的巴士司機罷工事件,顯示社會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劍昭2018年03月19日
華爾街研究機構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1月初公布2018年「全球政治風險指數」,中國位列榜首,因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劍昭2018年02月08日
1986年,一名患有精神病的失婚婦人的6歲女兒郭亞女(實際上連名字也沒有),被發現自出生以來未受過教育,未曾與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劍昭2018年01月24日
耶路撒冷與釣魚台之間縱有千差萬別,但關鍵是當美國的親密盟友能夠長期控制某處特定領土,則無論主權爭議如何激烈,美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劍昭2017年12月21日
「怨憤政治」(Politics of Resentment)是近年漸受歐美學者和媒體關注的題目,例如普林斯頓大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劍昭2017年12月04日
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無論如何客氣(例如說「我不責怪中國」),其11月亞洲五國之行期間,持續掛在嘴邊的「印度太平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劍昭2017年11月18日
據《金融時報》報道,班農(Steven Bannon,特朗普總統競選經理,2017年1至8月出任白宮首席戰略師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劍昭2017年11月10日
近期關於政治犯的討論及一些學生的情緒化言行,顯示民主黨必須檢視本身能否繼續作為一個具備政黨本質的組織生存下去。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劍昭2017年09月22日
〈為什麼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中國人〉(Why anyone can be Chinese)是在中國生活20多年、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劍昭2017年09月09日
「為什麼北韓這麼憎恨我們? 」當愈來愈多美國人提問,終於有一份主流傳媒《新聞周刊》和網媒The Interce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劍昭2017年07月22日
新力量網絡(新力量)研究員柯衍健認為「20年來中央、港府與市民未能共同進退,反映『一國兩制』未能帶來有效管治。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劍昭2017年07月14日
試想想,如果每一名Band 2(第二組別)與Band 3(第三組別)中學生可以分別得到比第一組別學生多50%及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劍昭2017年07月08日
「行俠仗義,鋤強扶弱,天下無敵,成為武林盟主。」各地懂得中文的華人都可能聽過這句話,它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20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劍昭2017年0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