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遺產是我們過去的產物,我們今天共同生活以及傳給後代的東西(Heritage is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馮蘊妍2022年04月02日
說到災害與GLAM(美術館Galleries、圖書館Libraries、檔案館Archives、博物館Muse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馮蘊妍2022年02月05日
說到COVID19下的藝文空間,近日香港的新聞要數M+視覺文化博物館的開幕,但除此也有其他新落成的藝文空間,如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馮蘊妍2021年12月07日
COVID-19之下,不少文化機關轉而透過不同的數碼計劃來實踐其使命。而香港政府提出「智慧城市」的框架多年,最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馮蘊妍2021年10月20日
「為什麼核燃料再處理廠和核電廠都建於邊緣的海邊?因為預計會發生事故。被密封的放射性物質即使大量釋出,也會擴散到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馮蘊妍2021年05月24日
上周同欄的文章提到一個三藩市藝術審查個案,筆者立即想起日本愛知縣的另一個個案。2019年,愛知縣3年一度舉行的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馮蘊妍2021年04月01日
說到公共衞生的政治,當下有疫苗開發和分配的問題,也有隔離、電子監控等防疫政策與國家權力的問題。除了國家與資本,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馮蘊妍2021年02月18日
主教山蓄水池的發現掀起不少有關保育的討論和行動,反映了保育動員社區的力量。筆者希望藉此探討一下,「保育」作為社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馮蘊妍2021年01月06日
疫情關係,久久未能回港,錯過了很多大大小小香港的抗爭展覽。如果要說歷史檔案與社會運動的關係,第一會想到以公共檔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馮蘊妍2020年11月16日
煮飯不是「努力」就可以成事,也不是「想食」就可以變出想要的菜式來。
那就是「制度」問題吧!如果勞動時間縮短、住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馮蘊妍2020年10月03日
疫情未見完結跡象,加上限聚令和堂食禁令,大家這大半年有多了外賣和網上購買日用品嗎?筆者外出時都會自備餐具和購物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馮蘊妍2020年08月19日
早前,朋友傳來半年前《明報周刊》的一篇訪問「不夠理想主義」,這是作家陳冠中和文化研究學者羅永生的同場訪問。羅提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馮蘊妍2020年06月24日
早在疫情爆發前,去年12月初,東中野一間獨立電影院為病後康復中的小池征人導演打氣,舉辦了小池導演紀錄片的上映會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馮蘊妍2020年04月02日
2020年才不過兩個月,澳洲大火、新冠肺炎、蝗害,不少朋友說末世感很重。就算地球未滅亡,口罩缺貨、超市貨架空空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馮蘊妍2020年02月26日
為什麼示威者打爛數塊玻璃、進入立法會大樓,會是暴力,而警察宣布清場, 全副武裝進入立法會,就不是暴力?這裏問的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馮蘊妍2019年07月08日
打開香港檔案學會的網頁,歷史檔案機構目錄一頁上,除了香港政府檔案處,還有列出了多個歷史檔案機構和資料庫:香港大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馮蘊妍2019年04月08日
在香港說宜居城市,立即令人想起兩件事,一是近年的《施政報告》,二是全球宜居排行榜的香港排名。隨便抽一兩份有關香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馮蘊妍2018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