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276 個結果
頁數:1...6 7 8 9 10 11 12 13 14

「黃背心」教訓 增稅減排須公平

... 締約國對於融資機制與碳交易的具體落實尚存分歧。不少發展中國家與國際公民社會組織批評,執行指引未嚴謹闡明融資機制 ...全文

今日信報EJ GlobalEJ GLOBAL plus 信觀點周澄2018年12月22日

印青冀恒河減廢 回收鮮花再造

... 論文題目是氣候變化與碳交易的關係。兩人是兒時好友,在全球多個地方開過眼界後,回到坎普爾後一同來到恒河河畔,思考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社創群英王海如2018年11月10日

ESG成新趨勢 綠心集團求雙贏

... edit),可以進入碳交易市場進行交易。他強調,公司十分重視這個炭資產,因為森林管理,除可以出售木材,亦可以透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CFA指揮室2018年08月20日

A股環境訊息披露 扶綠色發展

... 12月19日啟動全國碳交易市場,向國際社會展示對減碳不遺餘力的決心。為推動碳交易市場及監測企業的碳排放,筆者相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妙畢可言吳志輝、盧志駒2018年02月28日

穗實現人幣跨境碳排放權交易

... 亦專門開立了境外機構碳交易人民幣專用存款賬戶(NRA)用於辦理碳排放權交易項下資金收付。 2年前,廣東省發改委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2018年02月26日

人幣跨境業務五招再催谷
外資收益自由滙出 促進貿易便利

... 可在銀行開立境外機構碳交易人民幣專用存款賬戶,處理碳交易相關資金收付。 另外,為促進境外投資者以人民幣進行直接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2018年01月06日

煤氣將軍澳堆填區沼氣廠啟用

... 中心洽商,令他們可藉碳交易提升租金。而轉化後的合成天然氣也會輸送至井欄樹調壓站,以5%沼氣:95%煤氣的比例混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2017年11月27日

滬推6專項攻一帶一路
藉自貿區優勢 拓人幣跨境支付

... 海「一帶一路」能源和碳交易市場。此外,依託中遠海運集團和上港集團,發起並舉辦「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港航合作會議 ...全文

今日信報兩岸消息2017年10月12日

樓價指數期貨解決分化問題 ?

... 期市極為不利。 與「碳交易之父」桑德爾只有數面之緣,但曾同台演講。學而優則商的桑德爾,早年因成功推出利率期貨而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經濟3.0徐家健2017年04月11日

碳定價主宰《巴黎協議》成敗

... 而當中大部分都是利用碳交易來進行定價。反之,幾乎所有高於每公噸20美元的碳價格都是利用碳稅來定價,採用這方法的 ...全文

今日信報EJ GlobalEJ GLOBAL plus 信觀點陳衍希2016年12月10日

碳交易燃政爭 澳洲獨有

澳洲環保及能源部日前表示,將於明年年初公布新的減排計劃,當中考慮向國內的電廠推行碳排放交易(Emissions ...全文

今日信報EJ GlobalEJ GLOBAL plus 寰球信識郭耀斌2016年12月10日

環保難敵低頭族 商業用電升一成

... 。組織建議政府推出「碳交易」政策,鼓勵商界減碳【見另稿】。 世界綠色組織運用機電工程署的香港能源最終用途數據, ...全文

今日信報獨眼香江獨眼香江紀曉風2016年11月15日

企業買賣減排額 內地試行碳交易

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余遠騁倡議政府推行「碳交易」制度,鼓勵企業減少碳排放。何謂「碳交易」? 這是政府為企業、樓 ...全文

今日信報獨眼香江獨眼香江紀曉風2016年11月15日

「碳戰略」潛力不容忽視

... 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場,碳交易將從現貨交易逐漸擴展到碳期貨、期權等各種衍生品,市場空間有望快速擴大。 在未來,當碳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納論神州溫天納2016年11月07日

邁向低碳之路的市場機遇

... 在2017年實施全國碳交易制度,第一階段將涵蓋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電力、航空等重點排放行業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妙畢可言鄭詠嫻2016年10月12日

金發局籲港府發綠色債
設諮詢委員會 開拓環保金融

... 審視投資風險,以及為碳交易提供支援服務。 倡先向機構發債券 報告建議政府和公營機構發行綠色債券,但香港在債券市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2016年05月25日

頁數:1...6 7 8 9 10 11 12 13 14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