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自由行政策下中港矛盾日益激化,打着本土主義的政客開始抬頭;近年,移民潮出現後不少港人流散各地,提出要 ...全文
輸票房,還要輸口碑。回顧今年股市,港股絕對跑輸環球大市。即使撇開高處未算高的美股,港股在亞洲的表現依然是跑輸大 ...全文
每年底各界均回顧年度大事,且看明年或往後會否持續發展下去,為各位提供較佳投資機會或必須注意的風險,故筆者趁假期 ...全文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與金管局聯合發表穩定幣相關的公眾諮詢文件。OneDegree共同創辦人郭彥麟表示,穩定幣對發展 ...全文
美國聯儲局以利率為操控目標的貨幣政策,有一段不簡單的歷史。美國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高通脹,聯儲局被視為罪魁禍首之一 ...全文
考考大家,以下一段經濟分析究竟出自誰的手筆? 「2023年5月至10月期間,本港經濟出現多重挑戰。新冠疫情終於 ...全文
在報業同行及絕大部分讀者眼中,《紐約時報》是出名的自由派或進步派大報。當然,《紐時》高層和老闆並不會主動走出來 ...全文
上星期本欄〈政策利率以外的兩股力量〉提出一個觀點,是現時聯儲局縮表的速度和幅度都沒有前車可鑑,不知道對減少信貸 ...全文
剛看到新聞一則:「海關今日下午在葵涌打擊私煙,期間截查一名54歲可疑女子,在她身上搜出600支懷疑私煙。海關遂 ...全文
今年息口高企,加上中港經濟復甦不如預期,收租股一度變過街老鼠,人見人沽。不過,隨着美國聯儲局開始由「鷹」轉「鴿 ...全文
聯儲局今年最後一次議息會議完結,連續第三次保持政策利率不變,「經濟展望」更反映成員比9月時樂觀得多,認為利率可 ...全文
本來打算以「雙城記」為題,回應近日就香港與海南在「搶遊客」方面的稅務競爭。「雙城」變「傷城」,因為深圳一行與大 ...全文
2023年是金融市場發生深刻變化的一年。利率和債券收益率升至數十年來新高,戰爭和戰略博弈重塑地緣政治格局,首家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