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與太陽比試,誰能脫下路人的外衣,誰的力量最強。演員吳倩衡舞大旗功架,象徵呼呼颳大風,路人吳國華拚命抗風,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8年01月30日
香港國際室樂節已去到第九屆,繼續以熱門冷門並全、包攬不同樂器編制的方針選曲,表演陣容亦再度以林昭亮帶領的新知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劉偉霖2018年01月29日
陪太太欣賞聖彼得堡俄羅斯芭蕾舞劇院演出《天鵝湖》,其實我是芭蕾舞門外漢,更有成見:芭蕾舞劇看了20分鐘,就所有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陳鈞潤2018年01月25日
英文維基百科對愛爾蘭戲劇Stones in His Pockets的表述非常妥貼——Tragicomedy,大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佛琳2018年01月24日
台灣朱宗慶打擊樂團和國光劇團的擊樂劇場《木蘭》,去年6月中於莫斯科第25屆契柯夫國際劇場藝術節演出3場,既叫好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周凡夫2018年01月23日
白蛇的故事,作為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歷代以來都有人改編,從唐代傳奇到宋代話本,從戲劇到電影,如今成為現代舞劇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陳劍梅2018年01月22日
來自丹麥的六人無伴奏合唱男子組合Basix(中文名為「悲喜人聲」)成軍於1995年,曾獲多個國際當代無伴奏合唱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洪思行2018年01月18日
Martial Raysse的雕塑《親愛的自由》,最初創作於1989年時法國為了紀念大革命200周年所舉辦的藝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鞠白玉2018年01月17日
打開「鑼鼓響2017」場刊,朱兆壹,4場折子中,他負責兩場主要角色。記得兩年前演藝學院「鑼鼓響」年度演出,他去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8年01月16日
由小交主辦的第一屆香港國際指揮大賽,剛於上周舉行。比賽有3個回合,筆者看了第一回合,不能看足3個回合有點可惜,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劉偉霖2018年01月15日
如果說《畢業生》的忘年戀是少年的迷失;在《以青春的名義》中,迷失的則是中年人,少年反而來得老練。
在1967年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黃獎2018年01月11日
《藍天白雲》由張經緯執導,鄧麗欣及梁雍婷主演。電影以創新的手段,為主流香港電影市場打開一道關心生命的線路。張經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陳劍梅2018年01月10日
1981年,盧景文第一次製作La Boheme,我譯中文字幕,中文劇名叫《陋室明娟》。更早的七十年代初,我這打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陳鈞潤2018年01月09日
今年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了一個新的節目系列「賽馬會藝壇新勢力」,將19個曾於海外演出過的節目「載譽重歸」,當中包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洪思行2018年01月08日
香港管弦樂團第一副首席梁建楓缺席「港樂.星夜.交響曲」,由首席王敬獨力領軍,原來梁副首席獲得樂團放假,忙於培訓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周凡夫2018年01月04日
如果無算錯,年滿90歲的Herbert Blomstedt應該是最老又活躍的知名指揮。他的音樂會密度依然驚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劉偉霖2018年01月03日
取材自民間《白蛇傳》,金靈宵粵劇團編劇謝曉瑩、高潤鴻嘗試融和南北技藝、活化傳統,並以尾場《白蛇會子》命名,欲借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8年01月02日
11月中,當代最重要的舞團之一荷蘭舞蹈劇場一團(NDTI)來港演出,是本地舞壇今年的盛事。舞碼中沒有執掌舞團多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聞一浩2017年12月28日
12月8日觀看了非凡美樂製作、演出的《波希米亞生涯》,熱門劇目、簡約布景、小樂隊、中外歌唱家、本港合唱團、製作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劉靖之2017年12月27日
2017年11月26日,應約下牛池灣,旁聽蔡錫昌召集的本地劇作展演/現會。當天,盧偉力及其藝術團隊公開發表及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陳劍梅2017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