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愛樂相隔12年再訪港,12年前,筆者第一場在外面看轉播,第二場在現場看。今次有幸可以兩場全看,而在近幾年,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劉偉霖2017年11月20日
今屆澳門國際音樂節共有3齣類型各異的歌劇節目,包括大型製作《安德烈.謝尼爾》、重演的原創歌劇《香山夢梅》,以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洪思行2017年11月16日
很意外地在京滬兩處藝術重鎮之外看到的是一個鮮見全面的亞洲當代藝術展。策展人柳淳風將這個展覽地點選在了位於老外灘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鞠白玉2017年11月14日
十齣歌劇九齣愛情這話沒錯,今年澳門國際音樂節用作開幕的《安德烈.謝尼爾》(Andrea Chenier),是意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周凡夫2017年11月13日
繼香港科學館「永生傳說」之展覽,香港歌劇院的《阿伊達》亦從埃及出發帶來威爾第的名作。無論是幾千年前的木乃伊或古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鄧蘭2017年11月09日
監製一句「任性決定」,帶着「豁出去」的勇氣,重視文本,細讀細演,向冥壽百歲的編劇大家唐滌生先生致敬。(場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7年11月08日
借用芬蘭作曲家Kaija Saariaho一部歌劇的名字,去談兩場澳門國際音樂節的節目。10月20日有Paav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劉偉霖2017年11月06日
精采的偶戲會叫人忘了眼前的戲偶是受人操控的死物,而相信它們自有生命,投入它們的遭遇之中。德國梅林戲偶劇團演出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江藍2017年11月02日
羅洋拍下女孩的面孔、身體、姿態,記錄下女孩與時間凝視的一瞬間。在這些圖片中人們能看到易碎的、易逝的東西,那種女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鞠白玉2017年11月01日
香港的政治身份及前途在回歸中國20周年之際,非但沒有塵埃落定之勢,反而更纏繞着一眾香港人的心。你想擁抱中環,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黃傑瑜2017年10月31日
貝多芬年年有,今年全集特別多。上月才在香港演藝學院,花了12小時聽完由「維港音樂節」舉辦,共9位本地及海外鋼琴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洪思行2017年10月30日
廣州交響樂團9月24日在星海音樂廳舉行60周年慶典音樂會翌日,隨即在廣交的大樓舉行為期兩天的第3屆「中國樂團藝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周凡夫2017年10月26日
好久沒看到那麼激動的場面了。
崇禎皇帝怒吼:「該死!要死!開刀!」袁崇煥罪名不是「莫須有」,是「叛逆」。
明朝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7年10月25日
香港樂迷剛受了兩大衝擊,郎朗取消了和柏林愛樂的巡迴,算是一個8號風球,杜達美「被取消」和Simon Boliv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劉偉霖2017年10月23日
我所獲得的宣傳資訊是這樣的:「今次的舞台一分為二,分作香港區及台南區,兩位演員各自在自己的演區演戲,兩方的觀眾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佛琳2017年10月19日
香港小交響樂團於9月30日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演出韓德爾的神曲《以色列人在埃及》,規模較一般合唱音樂會要大,6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劉靖之2017年10月18日
上月我看了香港舞蹈團的音樂形體劇場《觀自在》日場。《觀自在》分別由羅永暉的《無極山水》、曾文通的《山海行深》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鄧蘭2017年10月17日
翻看楊東龍的畫稿,發現這兩句:「在沉默的騷動中,(她們)以為看到(了)對方」,其中刪去了「她們」和「了」字。東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昌明2017年10月16日
最近鮮浪潮舉行「胭脂不解紅塵──托迪希恩斯回顧展」,放映美國著名導演托迪希恩斯(Todd Haynes)歷年7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黃靜怡2017年10月12日
一個紀錄劇場藝術的國際研討會上,主辦單位多方援引羅伯里(Robert Leach)的發現,指出此劇種得以稱為藝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陳劍梅2017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