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58 個結果
頁數:1 2 3

【施政報告】續推廣職津計劃

... 已於今年4月1日推出在職家庭津貼計劃,以落實一系列在去年《施政報告》中公布改善低津計劃的措施。這些措施包括把計 ...全文

即時新聞時事脈搏2018年10月10日

政府公布10項以人為本措施進度

... 0間學校安裝冷氣。 在職家庭津貼計劃推出首6個月,收到4.5萬個申請,包括超過1.6萬個來自從未申請低收入在職 ...全文

即時新聞時事脈搏2018年10月09日

民建聯向扶貧委會提10建議

... 過渡性租金津貼」;向在職家庭津貼計劃住戶的兒童,發放每年每人2000元醫療費補助;「在校午膳津貼」擴展至中學生 ...全文

今日信報政壇脈搏簡訊2018年07月28日

關愛基金擴展子宮頸癌疫苗注射計劃

關愛基金擴展子宮頸癌疫苗注射先導計劃,今日起擴展至涵蓋在職家庭津貼計劃受惠家庭中9至18歲的青少年女性,和9歲 ...全文

即時新聞時事脈搏2018年04月03日

議員憂職津辦難負荷

... 共處理約6萬宗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惟今次派錢目標達280萬人,規模大幅增加;然而根據政府2017-18年度 ...全文

今日信報政壇脈搏2018年03月26日

在職家庭津貼計劃下月3日起派表

前稱「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的「在職家庭津貼計劃」下月起實施。申請表格及文件下月3日開始,在全港159個地點 ...全文

即時新聞時事脈搏2018年03月21日

羅致光冀更多低收入住戶受惠職津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到訪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轄下位於觀塘的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了解將於4月實施經改善的「 ...全文

即時新聞時事脈搏2018年03月06日

不要亂花冤枉錢

... 府在前年實施「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下稱「低津」),推出後只有約3萬多個家庭參與,這其實是一件好事,證明了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獅子山學會吳健華2018年02月10日

勞工團體質疑職津申請表無明顯簡化

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舉行公聽會,討論在職家庭津貼計劃的改善措施。有勞工團體質疑申請手續繁複,又質疑政府將申請表 ...全文

即時新聞時事脈搏2018年02月09日

「普洛克拉斯堤之床」與服務綜合化

... 筆過撥款改革、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私營安老院舍和殘疾人士院舍、新屋邨的福利規劃、劏房居民的能源貧窮、子女管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專業議政邵家臻2017年07月26日

梁國雄嘆缺錢 或不上訴

... 事務委員會討論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成效,他發言指措施成效不足、受惠人數低,質疑當局應向市民道歉,並向商家徵收 ...全文

今日信報政壇脈搏2017年07月18日

全民基本收入不可取

... 才可享有的優惠;香港在職家庭津貼計劃的原理亦相類似。 近年,另一個嘗試避免影響工作動力的福利政策,逐漸進入公眾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自由的國度盧安迪2017年06月08日

可申低津僅6.8%人 學者促降門檻

政府去年4月推出「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中大聯同浸大合作研究該計劃對相關家庭的勞動市場,以及生活質素的影響 ...全文

今日信報獨眼香江城市天眼2017年06月03日

紓解絕對貧窮與相對貧窮

... 香港去年實施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即屬一例。 Mark Zuckerberg近期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致辭,提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大講堂王于漸2017年05月31日

未來五年扭轉瀕窮而非貧窮──樂施會謬誤何在

... 躍的家庭受惠於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結果有約31800戶提交申請,20633戶獲得批准,按照政府制定的貧窮線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大講堂王于漸2017年01月25日

零雙非限奶令贏掌聲

... 年5月正式推出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 自2003年沙士後,本港推出「自由行」計劃,導致內地訪港旅客人數急升且 ...全文

今日信報獨眼香江獨眼香江紀曉風2017年01月17日

貧窮、不均與荷里活廣場的曙光

9月19日政府公布,申請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的個案約31800宗,其中獲批家庭有20633個。根據政府發表的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大講堂王于漸2016年10月12日

基層貧窮續惡化 措施不足死胡同

本港貧富愈趨兩極化,樂施會最新分析報告指出,本港最富裕的一成家庭,去年月入中位數10萬元,最貧窮一成家庭月入中 ...全文

今日信報獨眼香江獨眼香江紀曉風2016年10月12日

頁數:1 2 3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