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99 個結果
頁數:1 2 3 4 5

推可持續發展教育(下)

... 、保護環境、宣揚以「低碳生活」及「可持續發展」為重點,舉辦不同活動,以培養學生正確的行為習慣與生活方式,達致可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直資人語黃金蓮2019年01月25日

中電全城過電計劃4年省3200萬度電

... 慳電節能,建立持續的低碳生活模式。成功節省用電的客戶除有機會獲得獎賞,更可揀選受資助的弱勢社群組別,由計劃捐助 ...全文

即時新聞時事脈搏2018年12月27日

減碳之路

... ,環境局剛剛便推出「低碳生活計算機」。不過,似乎暫時未見太大成效。 看來,必須令大眾對所有起居生活接觸到的大小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建築思話楊燕玲2018年11月17日

大新銀行全力支持 「地球‧敢『動』行」
推動全城以步行代替短途車程

... 餘,同時一起實踐健康低碳生活。 是次活動將於10月28日(星期日)舉行,當日活動內容十分豐富,包括:「大募集‧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2018年10月06日

黃錦星:逆流大廈重新校驗省電慳錢

... 低碳衣食住行,善用「低碳生活計算機」,重新認識各自的碳足跡及減碳貼士,由自己開始「重新校驗」。 ...全文

即時新聞時事脈搏2018年08月28日

科技融合環保的智慧城市發展

... 與創新科技融合,推動低碳生活和減緩氣候變化。 梁繼昌  立法會(會計界)議員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專業議政梁繼昌2018年07月16日

私人土地資源上的公私營合作模式

... 輸送」的疑慮? 促進低碳生活環保設備 根據私人發展商在政府批出的土地興建公共設施的經驗,若然政府訂明一定比例或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建築思話陳晧忠2018年07月07日

中電上網電價接逾130份申請 村屋佔三分一

... ,以鼓勵住宅客戶投入低碳生活、資助工商客戶更換高能源效益設備,同時支援弱勢社群。其中,約1000萬元將直接用以 ...全文

即時新聞香港財經2018年06月23日

食物回收義工 共創綠色生活

... 收食物減少浪費、提倡低碳生活和捐贈過剩的食物予有需要人士。其後膳心連、惜食堂、好惜食及齊惜福等也相繼成立,它們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談商言義2018年03月24日

張建宗:與中央保持聯繫履行《巴黎協定》

... 知識及能力,共同邁向低碳生活。 ...全文

即時新聞時事脈搏2018年01月25日

應對氣候變化須完善減排方案

... 候變化、推廣可持續的低碳生活。政府必須落實完善的減排方案,加速發展可再生能源以及鼓勵綠色建築,以向國際展示着力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專業議政梁繼昌2017年11月16日

「環保童樂升級再造展@海港城」童創DIY升級再造玩具

... 試玩,感受環保重用、低碳生活的樂趣。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商情2017年11月07日

港燈響應環保 垃圾桶「升級再造」

... 賓透過講座與同事分享低碳生活等知識。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中環解密凌通2017年06月05日

港燈推出電子賬單及自動轉賬三重賞 賀回歸二十周年

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周年,港燈推出電子賬單及自動轉賬推廣活動,鼓勵市民支持環保、實踐低碳生活。參與的客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商情2017年06月03日

港燈委任朱光超為非執董

... 勵市民支持環保、實踐低碳生活,參與客戶可以獲得電費回贈,並參加幸運抽獎,有機會贏取最高4000元購物禮券;是次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簡訊2017年06月01日

想創羅浮

... ,而現在活化為環保和低碳生活的教育中心,反照香港繁華以外的另一面相,也是別具一格的香港歷史文化。 恰巧上周香港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麥國華2017年04月28日

消費主義令地球生態入不敷支

... 活細節,把綠色消費和低碳生活的原則應用在交通、衣物、食物、能源使用等方面,盡量減少個人的生態足印。為下一代保留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專業議政梁繼昌2017年02月15日

呂慶耀以社會為己任
子承父業 環保建築先鋒

... 上蓋物業正是其中一種低碳生活,「一落街就搭到港鐵,好多高密度城市都要學香港嘅交通網絡。」 他不諱言,本港確實有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周一人物2016年11月21日

環保城市危與機

... 計和建築設計如何鼓勵低碳生活。 面對減排的目標,重中之重當然是減少消耗石化燃料,這些不是個人行為可以推動的,是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建築思話譚偉霖2016年08月06日

頁數:1 2 3 4 5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