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1250 個結果
頁數:1...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3

單靠經貿互利 難成千秋大業

... 路」有助中國解決工業產能過剩、獲取資源和市場、開拓戰略縱深、提升國家安全以至主導區域經濟貿易的效果,難怪有西方 ...全文

今日信報EJ GlobalEJ GLOBAL plus 國金趨勢陸錦榮2017年05月20日

打破西方常規 主導亞洲多邊合作

... 發展難題是各個行業的產能過剩,「一帶一路」的一個核心目標就是透過基建項目把中國大陸產能轉出去,同時「一帶一路」 ...全文

今日信報EJ GlobalEJ GLOBAL plus 信觀點余家豪2017年05月20日

監管風暴升級 內銀H股趁低吸

... 成的房屋空置和製造業產能過剩等問題。 從資本市場對「監管風暴」的反應來看,市場反應劇烈的板塊明顯隱含較大風險。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市場觀點朱悅2017年05月19日

石藥創新產品增長勁 物有所值

... 倒退。維生素C的市場產能過剩仍然存在,而價格經多年震盪後觸底反彈。受惠於價格上升及成本下降,業績轉虧為盈。咖啡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公司透視戴兆2017年05月16日

一帶一路合作關係

... 工業合作,可解決中國產能過剩問題及對不環保的行業進行重組。與俄羅斯合作為中國帶來提高能源密集的鋁生產的可持續性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帶路前景Oleg Mukhamedshin2017年05月16日

資金流出 金屬價下半年受壓

... 同時供給側改革未解決產能過剩,加上資金開始流出大宗商品,預料金屬價格在下半年會走弱。 內房放緩拖累需求 朱軼接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2017年05月15日

航運貸款重壓德商銀

... 航運業仍然面對致命的產能過剩問題,而德商銀通常會分別向個別貨櫃船和擁有這些船的公司發放貸款,令它們更難沒收抵押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THE LEX COLUMN2017年05月11日

火核電央企擬合併八變三
解決過剩產能 相關股勢受捧

... 兼併重組,是解決煤電產能過剩的手段之一,認為該公司有望受惠於火電行業供給側改革及央企重組所帶來的行業性機會。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2017年05月09日

港PMI重返擴張 創超過三年新高

... 的僱員人數大致不變,產能過剩是原因之一。香港私營企業的利潤繼續受壓。採購價格顯著回升、工資升幅擴大,兩者都推高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2017年05月06日

鋼鐵業併購潮推升價格

2015年底,可以作為全球經濟體指標的鋼鐵行業瀕臨崩潰邊緣:中國出口創紀錄新高、全球產能過剩及需求縮水,都導致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財經路向2017年05月05日

好淡續拉鋸 升勢不全面

... 在整個行業競爭激烈及產能過剩下,個股表現差異大,其中廣汽集團(02238)公布首季純利38億元人民幣,增幅達9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金融峰景陸文2017年05月03日

中國經濟穩 投資者信心回升

... 場中過度追逐風險以及產能過剩等問題,預計中國政府將維持謹慎貨幣政策,並繼續專注於風險控制措施,例如加強金融監管 ...全文

財富管理基金2017年04月26日

中國經濟回穩 投資信心上升

... 場中過度追逐風險以及產能過剩等問題,預計中國政府將維持謹慎貨幣政策,並繼續專注於風險控制措施,例如加強金融監管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新興智見曾德明2017年04月26日

40鋼企列整改名單 河北成重災區

... 顧建國表示,中國鋼鐵產能過剩的基本面沒有完全改變,也沒有從根本上走出困境;全行業要堅定不移地去產能、去槓桿,努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2017年04月25日

周小川:有信心預防系統性金融風險

... 煤炭、鋼鐵等行業解決產能過剩問題。 IMF或再調高中國增長預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亞太部副主任羅德勞爾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2017年04月24日

銀監查商銀股東資格

... 務,以及煤炭、鋼鐵等產能過剩領域的風險更加突出,信政合作業務風險緩釋不足的問題愈加普遍。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2017年04月21日

250萬人千年大計

... 現大躍進、重複建設、產能過剩等錯誤,完敗於市場經濟的「無形之手」。不過內地社會現已步入中等收入階段,而且大數據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新聞點評高天佑2017年04月18日

鋼鐵業進入持續復甦期

... 央政府通過對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的了解,終於採取供給側改革措施以控制產能並促進行業整合。另一方面,政府的考量是小型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市場觀點林學海2017年04月14日

加拿大政策利率維持不變

... 預測調高至2.6%,產能過剩問題可望於2018年上半年結束。   ...全文

今日信報EJ Global簡訊2017年04月13日

中國可如何解決產能過剩?

中國現時所面對的「產能過剩」(overcapacity)問題大概源於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當時,北京為了減低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黃伯農2017年04月13日

頁數:1...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3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