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藝博」第二屆在會展圓滿結束,水墨不再老套,色彩豐富,構圖巧妙,令人一改水墨的「老套」看法。這個展覽有來自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圈來圈去卡夫卡2016年12月19日
又到聖誕,過往大眾多以消費慶祝節日,近年來反思物質過剩開始成為潮流。新年有機構推廣重用利是封,聖誕亦有人宣揚減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圈來圈去卡夫卡2016年12月16日
油畫於明末清初由利馬竇帶入中國,起碼數百年的歷史。當年利馬竇利用油畫傳教,又將油畫中的聖母畫成觀音模樣,融入中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圈來圈去卡夫卡2016年12月15日
聖誕的「普天同慶」,近年已被資本主義描繪為大家齊齊購物,討自己歡心。購物其實可以購得有意義,不只流於朋友間、公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圈來圈去卡夫卡2016年12月14日
遊樂場是不少人的童年回憶和歡樂時光,可是今天日漸荒廢,可見到的小朋友寥寥無幾,甚至部分場地設施老化、陳舊、油漆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圈來圈去卡夫卡2016年12月13日
《無身話語》為本地藝術新團體「綿延一族」的首屆聯展,16位當代藝術家透過繪畫、木刻、陶瓷與攝影等多種媒介,以創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圈來圈去卡夫卡2016年12月12日
為不少國際媒體如《華爾街日報》、Bloomberg Markets、Vanity Fair以至Google P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圈來圈去卡夫卡2016年12月09日
很多人都期待聖誕這個歡樂的日子,然而,在這個物質富裕的年代,每逢節日總出現大量棄物,是時候對現有生活習慣重新檢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圈來圈去卡夫卡2016年12月08日
中國各大城市的空氣問題時有聽聞,霧霾嚴重。不過身在香港,對於這類問題沒有切身危機,對當地人的感受彷彿也隔了千丈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圈來圈去卡夫卡2016年12月07日
今年是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五十周年,兩岸四地均有不少活動紀念一代偉人。在「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暨「全港中學中國歷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圈來圈去卡夫卡2016年12月06日
國史教育對建構一個人的國族身份和民族感情很重要,香港回歸後,特區政府推行教育改革,新課程把中國語文科大量經典篇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圈來圈去卡夫卡2016年12月06日
生長於島上的人總多少帶有海洋思維,習慣孤獨與離散,尊重人與人的距離,不會以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因此多年來,島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圈來圈去卡夫卡2016年12月05日
3D打印技術是數年間在國際舞台上頻密現身的技術,在香港可說是愈趨成熟,但不少人對它的認知還是中小學執行STEM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圈來圈去卡夫卡2016年12月02日
萬花筒(Kaleidoscope)在1817年由蘇格蘭人David Brewster所發明,到今天仍是叫孩子大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圈來圈去卡夫卡2016年12月01日
高峰時期坐擁16家公司,卻忽然發覺如果繼續以有限的生命換取更多花不完的金錢,根本就是一盤「蝕本」生意。當你以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圈來圈去卡夫卡2016年11月30日
香港有不少扶助年輕音樂家的有心團體,香港弦樂團正是其中之一,他們每年都會請國際級音樂家來港演奏,促進大眾對古典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圈來圈去卡夫卡2016年11月29日
墨流藝術(Suminagashi)創於1200 年前的日本京都,據說起源於當時的宮廷娛樂,在皇帝的城堡內,大家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圈來圈去卡夫卡2016年11月28日
由香港青年協會主辦的「香港青年服務大獎2016」日前舉行頒獎典禮,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律政司司長袁國強資深大律師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圈來圈去卡夫卡2016年11月25日
女人對陶藝愛不釋手,跟愛鞋的原因差不多,都是喜歡它們的小巧細緻。而陶器已由飲食器皿慢慢進化成觀賞藝術,成為藝術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圈來圈去卡夫卡2016年11月24日
中國人有句說話真是好正,就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每個家庭都有難以啟齒的人和事。西九文化區的M+視覺文化博物館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圈來圈去卡夫卡2016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