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132 個結果
頁數:1 2 3 4 5 6 7

生育 不再「跟閻羅王隔張紙」

在醫學世界內,產科是一個「開心」的專科。嬰兒離開母體呱呱落地,父母迎接新生命那份喜悅和感動,是我們產科團隊最大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陳煥堂醫生2017年12月01日

穿水疑雲?

案例:38歲的楊女士第一次懷孕,產前檢查一切正常,懷孕剛滿36周的她來到我診所作定期檢查。她告訴我,最近3天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卓筠嬈醫生2017年11月17日

曹星如22連勝的代價──眼睛運動創傷的啟示

神奇小子的勝出和成功,當然是他的毅力、苦練和鬥志的成果,但箇中要面對在訓練和賽事中對身體各部分受創的風險是無可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許少萍醫生2017年11月03日

復康科福爾摩斯 助應付莫名痛楚

多年來在職場上衝鋒陷陣、面無懼色的麥女士,早上一面慘白,蜷在床上無法起來。從不言敗的她,不得不承認這場仗自己正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周志平醫生2017年10月20日

肝癌恨晚

坐在肝臟外科及移植中心內有兩位中年人,憂心戚戚是病人的太太,其丈夫3星期前因上腹脹痛而做了胃鏡檢查,除了有輕微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陳詩正醫生2017年10月06日

醫學遺傳科究竟做什麼?

最近,一位新朋友拿着我的名片看了半天,抬頭問我:「醫學遺傳科究竟做什麼的?」 我嘗試簡單地回答他道:「我們為任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林德深醫生2017年09月22日

全面老人評估 揪出病源

早上的體檢部如常坐滿了作周年檢查身體的中青年朋友們,今早卻來了一個稀客,她是一位89歲的長者,患有中期認知障礙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黎嘉慧醫生2017年09月08日

醫者情──醫病治心

醫生給予一般人的印象是一個有文化、有學識又賺錢的行業。事實上,醫生除了代表着一個值得尊敬的專業身份外,任何一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張叔銘醫生2017年08月25日

一生的課程

踏上護士之途,從此護士便成為我的終身職業。促使我作出這一個決定,是源於父親的一席話。那年的一次對話,開啟了我學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許智群2017年08月11日

家有一老

香港的男性及女性平均預期壽命於2016年是全世界第一位,隨着戰後嬰兒潮人士步入65歲後,香港65歲以上的人口將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梁萬福醫生2017年07月28日

「卵」齡凍存 保存生殖能力

李小姐這天來求診,原因是3個月沒有經期。 30歲的她,經期一向規律,直至最近半年她發覺月經周期漸漸延長,由原本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柴逸蘭醫生2017年07月14日

讀到老 學到老

執筆時,筆者剛參加完在新加坡舉行的一個大型國際腫瘤學術會議,希望善用飛航的3小時,還欠了幾個月的筆債。 讀者可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邱振中醫生2017年05月12日

急性中風治療新法 減死亡風險

中風是一種令不少人聞「風」色變的腦血管疾病,一旦腦血管栓塞或爆裂而中斷血液供應,會令腦細胞缺氧、損壞身體機能,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蔡德康醫生2017年04月28日

塵蟎過敏的脫敏治療

經常聽到人說有食物過敏,例如吃蝦蟹後皮膚痕癢紅腫,唯一解決方法只有戒口。對於有塵蟎過敏人士,雖然可以嘗試盡力避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李德康醫生2017年03月17日

醫患合作 共同迎抗紅斑狼瘡

提起風濕病,很多人都覺得十分可怕,甚至與癌症不相伯仲。作為風濕病科專科醫生,往往需要花較長時間向病人解釋病情,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陳嘉恩醫生2017年02月24日

隱形殺手──骨質疏鬆

趙老太一生以麻將耍樂為伴,鮮有勞動。自從20年前一次小中風發現患有高血壓後,便需要長期服用血壓及糖尿病藥物。可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麥勤興醫生2017年01月27日

病理學 為疾病平反

很多人問我,病理科醫生整天看顯微鏡,究竟有什麼用呢? 我把玻璃片放到顯微鏡上。48歲男性,腹部劇痛,內窺鏡抽取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許嫣醫生2017年01月13日

兒童睡眠窒息 及早處理免礙成長

家長有時發現孩子晚上睡覺時會「呼呼」大睡,鼻鼾聲甚響,到底小童扯鼻鼾是正常嗎?就如陳太的5歲兒子,平常日間頑皮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何頌偉醫生2016年12月30日

紅米能吃不能吃?

早前各親戚朋友的通訊群組中瘋傳了一則「原來紅米不能吃」的短訊。短訊大致上說「紅米早已在1998年被美國禁售,雖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陳勁芝2016年12月09日

現代開門七件事 智選常備食物

隨着社會進步和市民生活水平不斷上升,大部分港人不用再為餬口而奔波,開門七件事已不再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很多人因工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周明欣2016年11月25日

頁數:1 2 3 4 5 6 7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