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137 個結果
頁數:1 2 3 4 5 6 7

終身年金計劃:不同階層不同角度

因應日趨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社會對如何有效解決,協助長者應對退休後生活一直頗有爭論。香港金融管理局轄下的香港按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郭樺 鄭宏泰2017年05月25日

從聯合航空事件談風險管理與公關應對

最近,美國聯合航空強迫乘客讓座,引起軒然大波,觸發公關災難,令商譽掃地。無巧不成話,港鐵最近亦出現連番大小事故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鄭宏泰 陸觀豪2017年04月29日

美息掉頭回升 港息欲拒還迎?

大家想也聽過「葉公好龍」典故,葉公好畫龍且栩栩如生,游龍現身卻驚惶失措。早年政府苦口婆心,勸喻市民置業量力而為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鄭宏泰 陸觀豪2017年04月27日

未來房策須撥亂反正

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寸土尺金,房屋問題長期以來均不易解決,不但影響民生、牽動民心、左右投資與經濟,亦最能考驗政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鄭宏泰、陸觀豪2017年03月29日

新特首須接手5年房策爛攤子

新任特首終於在紛紛擾擾中選出,等着林鄭月娥的,相信一如她預期般的不會有什麼「蜜月期」,而是連串棘手問題,例如房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鄭宏泰、陸觀豪2017年03月27日

金融監管有學問 無為有處有還無

近年金融申訴此起彼落,市民埋怨銀行吹毛求疵;銀行辯解監管嚴厲,只是按本子辦事;政府聲稱是按國際準則……正是各執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鄭宏泰、陸觀豪2017年03月10日

金融監管為誰辛苦為誰忙?

近年金融監管過猶不及,窒礙工商百業,惹來輿論批評。早前中小企業向商會申訴,開立銀行戶口障礙重重,近乎刁難。置業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鄭宏泰、陸觀豪2017年02月06日

重整外滙基金 矯正隱藏貨幣效應

近年外滙基金兼任政府投資經理,為公營機構及法定基金管理閒資,還外聘私營投資經理協辦。在多重角色下,基金能否有效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鄭宏泰、陸觀豪2017年01月09日

如何消弭電子錢包貨幣金融槓桿效應

電子錢包方興未艾,香港近月連續簽發10多個執照,似給香港的消費支付模式、貨幣運行系統等帶來重要變化,因而難免引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鄭宏泰、陸觀豪2016年12月08日

辣招若奏效 何用再加辣

日前政府全面提高雙倍印花稅,無論樓價劃一徵收15%,居民首次置業不受影響,仍按舊制分級徵收,冀令投資需求降溫,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鄭宏泰、陸觀豪2016年11月24日

「樓換樓」官司反映施政議政退步

早前一宗「樓換樓」官司,法院最終判政府得直。事緣某君購置新居,兩樓換一樓,依例向稅務局申請豁免,發還多繳印花稅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鄭宏泰、陸觀豪2016年11月09日

選舉資訊左右選民抉擇

一如所料,今屆立法會選舉競爭異常激烈,候選人的選情起伏不定,未到最後一刻,不知鹿死誰手。不少選民在選戰期間一直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黃子為、尹寶珊、鄭宏泰2016年10月07日

年輕人政治態度與選舉意向

從某種意義上說,今屆立法會選舉是綜合而全面地檢視年輕一群議政、參政、從政特質,與近年政治急變到底如何左右大局的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鄭宏泰、尹寶珊、黃子為2016年09月01日

基建打通香港與一帶一路國家經脈

「一帶一路」倡議除了以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作為最高指導原則,更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鄭宏泰、陸觀豪2016年07月22日

香港成為一帶一路超級聯繫人的條件

在當前「一帶一路」倡議中,香港若能順勢而行、靈活變通,相信可憑其獨特的社會體制有所作為,繼續發揮巨大力量,或可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鄭宏泰、陸觀豪2016年07月16日

香港推動一帶一路的優勢與威脅

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最近發表《2015-2016年全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鄭宏泰、陸觀豪2016年07月13日

從制度創新角度看一帶一路倡議

對於由中國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中外社會的評論可謂此起彼落、褒貶不一;當然也有「內熱外冷」或是「務虛務實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鄭宏泰、陸觀豪2016年07月06日

頁數:1 2 3 4 5 6 7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