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八十年代,科學家發現了GLP-1,對控制血糖非常有效,但問題是,注射入體內的藥物大概只能存在數分鐘,然後便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事藥典唐嘉其2017年03月24日
1902年,英國生理學家Bayliss及Starling發現進食能刺激小腸分泌物質,令胰島素分泌增加。這項發現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事藥典唐嘉其2017年03月15日
上世紀三十年代,醫學界已提出部分糖尿病人發病並不是因為體內缺乏胰島素,而是胰島素功能出現異常。在放射免疫分析法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事藥典唐嘉其2017年02月24日
上世紀二十年代,當Frederick Banting等人發現胰島素時,大家以為糖尿病的起因就是胰島素分泌不足。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事藥典唐嘉其2017年02月10日
「你老是不吃魚,當心患上大頸泡!」相信不少讀者小時候都曾在餐桌前被父母這樣教訓過。所謂大頸泡,其實就是位於頸部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外科關添樂醫生2017年02月09日
現代人營養豐足,由過去只求溫飽到現在想食得健康,糖就成為近年的健康關注熱點。人們為了減少糖分的吸收,選擇使用代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健康專題陳玉儀2017年02月03日
自從抗生素出現後,人們知道原來細菌也可以是新藥的上佳來源。當中,放線菌的角色尤其重要。放線菌是一種常見的細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事藥典唐嘉其2017年01月27日
胰島素和Sulfonylureas類藥物的出現,是治療糖尿病的大突破。不過,其實在這些藥物出現前,人們便已開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事藥典唐嘉其2017年01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