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之後,氣溫漸漸炎熱;百蟲滋生,也易發瘟疫。(清)吳鞠通《溫病條辨》指出,「疫者,癘氣流行,多兼穢濁」。故此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話筆記余志方2021年03月29日
新的一年,歲次辛丑,賀年氣氛雖受疫情影響而顯得淡薄,但中國人幾千年的過年傳統和節日生活足跡,今日仍留下濃濃的歷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話筆記余志方2021年03月01日
生薑,別以為只是庖廚常備的調味品。(元)忽思慧《飲膳正要》記生薑「味辛,微溫。主傷寒頭痛、咳逆上氣,止嘔,清神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話筆記余志方2021年01月25日
古人說,春食凉夏食寒以養陽;秋食溫冬食熱以養陰,按四時之變,以合陰陽,安六腑,是養生的實踐原則。現代人認為,多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話筆記余志方2020年12月28日
_日本國立腫瘤研究中心醫生Shoichiro Tsugane在European Journal of Clin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話筆記余志方2020年11月30日
入秋到冬至前,新會柑收穫上市。柑皮「陳化」而成「陳皮」。陳皮可入藥入饌。新會柑皮陳化而成的廣陳皮,無疑是廣陳皮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話筆記余志方2020年11月02日
中秋後,上市蘿蔔更甘甜。(宋)林洪《山家清供》食譜中有一味「蘿菔麵」。他記述王承宣醫師常常將蘿蔔搗成汁,和麵作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話筆記余志方2020年10月05日
執筆之時,處暑剛過。俗語所謂「處暑天還暑,好似秋老虎」。炎熱高溫天氣,消暑仍是食養生活首選要項。夏末秋初之間,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話筆記余志方2020年09月07日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內地受控,卻在香港爆發「第三波」。面對癘氣來勢洶洶,國家衞健委於1月中旬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話筆記余志方2020年08月10日
小暑過後,熾熱之氣逼人,現代人喝冰凍汽水之類飲品來降體溫。(清)程景沂《遊戲錄》引《法天生意》記載「用竹葉一握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話筆記余志方2020年07月13日
今次新冠病毒疫情,中醫藥發揮了一定防治功效。國學大師章大炎曾說,「中醫的成績,醫案最著」,不僅因為歷代名醫醫案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話筆記陸錦榮2020年05月18日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依然厲害,抗疫防疫未能放鬆。中原大地發生天行瘟疫,歷朝史書都有記載。(宋)蘇軾和沈括合撰的《蘇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話筆記陸錦榮2020年04月20日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癘氣在內地稍見緩和,卻在世界多地肆虐愈趨猛烈。如今氣溫時寒時熱,溫差相當大,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話筆記陸錦榮2020年03月18日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湖北武漢爆發,並迅速在全國及世界多地蔓延。迄今,疫情發展仍未知伊于胡底。這種「沿門闔境,老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話筆記陸錦榮2020年02月19日
非洲豬瘟肆虐下,豬肉價格飆升,但仍然食用者眾。蘇東坡嗜吃豬肉,而且對如何炮製出美味的燒豬肉有一手「絕技」。他在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話筆記陸錦榮2020年01月13日
冬天來臨,按照中醫學觀點,人體的陽氣幾乎全部內收,甚至往往鬱閉於內,形成內熱,故四季養生食宜不僅有「冬吃蘿蔔夏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話筆記陸錦榮2019年12月16日
「打呵欠」表面看是一個不隨意的反射動作。當人體感覺睏倦或無聊時會打呵欠。西方醫學對打呵欠的成因和作用作了不少研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話筆記陸錦榮2019年11月18日
拔牙的「血腥」經歷,的確令人「驚怕」。若能保持牙齒堅固,老不脫落,真的是一種生活福氣。(清)萬後賢《貯香小品》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話筆記陸錦榮2019年10月21日
剛認識一位年輕朋友,他說非常喜歡參加高度「驚嚇」的遊戲,接受極度「驚嚇」玩意挑戰。問其原因,他無法具體說出來,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話筆記陸錦榮2019年09月23日
「有諸內必形於外」是中醫望診斷證治病的理論依據,結合人體各部位、四時、五方和氣質等要素,觀察外部的證候,進而了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話筆記陸錦榮2019年0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