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1535 個結果
頁數:1 2 3 4 5 6 7 8 9 ...77

做個幸齡者

國際標準,活到70歲以上,定義為高齡者。日本人較長壽,所以當地醫療界把定義改為80歲以上,日本女士平均壽數87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毋枉管張總2023年09月23日

做個有趣人

社會上出現「虎媽狼爸」數十年,結果後遺症出現了。 「虎媽狼爸」一生爭強好勝,依戀榮譽,一定要兒女贏在起跑線,成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毋枉管張總2023年09月16日

新加坡之行有感

多年來,去新加坡都有老友相伴,常住在商業中心酒店,經常偷空去熟食中心(Hawker Centre)如「東海岸海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毋枉管張總2023年09月09日

優質退休不是夢

25年前,筆者綜合古今中外讀書所得,自創「人生三階段」理論,並且忠實執行。如今行到第三階段已有多年,不妨在此討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毋枉管張總2023年09月02日

朱元璋傳孫大誤

朱元璋活了差不多70年,共生了42名子女,雖不及滿洲皇帝康熙的55名子女,惟在漢族皇帝中已算多產,不過,歷史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毋枉管張總2023年08月26日

喬姆斯基揭露真相

90歲老人家們的看法,通常是歷盡滄桑,不忘初心,令人恍然大悟。最近,95歲的美國哲學家喬姆斯基(Noam Ch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毋枉管張總2023年08月19日

唐宋清三位高宗

唐高宗李治(628-683)、宋高宗趙構(1107-1187)、清高宗乾隆(1711-1799),三人的廟號都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毋枉管張總2023年08月12日

中國通的悲哀

上世紀七十年代,筆者認識的美國「中國通」們,都是能掌握中文(大多在台灣學習),熟悉中國國情,甚至愛吃大閘蟹,並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毋枉管張總2023年08月05日

中美之「以貌取人」

中國人和美國人為什麼總是不能好好交往呢?最主要是文化差異,大家看人的方法不同。 孔子認為「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毋枉管張總2023年07月29日

畢非德人生三建議

畢非德的人生三大建議,第一:投資自己,尤其培養人際溝通能力,這是中國文化「修己及人」的道理,不過,太多美國人只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毋枉管張總2023年07月22日

教子心法20年

2003年,筆者在內地出版《教子心法》(學林)一書,不經不覺就20年了,回顧前塵,很高興寫了這本書。 父子關係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毋枉管張總2023年07月15日

漢唐重相權

漢唐主要政治制度是什麼呢?秦漢是三公九卿制,隋唐是三省六部制。 秦漢的三公是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三公的官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毋枉管張總2023年07月08日

王安石與司馬光之爭

宋朝王安石和司馬光之爭,不單經濟,亦在教育,爭奪國家需要的人才。司馬光《資治通鑑》中,開篇是「三家分晉」,說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毋枉管張總2023年07月01日

靖康恥與臣子恨皆誤

最近遊開封,看了《東京夢華錄》表演,京師之盛,何以會發生「靖康恥」呢? 靖康二年,6萬金兵殺一個回馬槍,勤王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毋枉管張總2023年06月24日

新自由主義終將解體

1979年戴卓爾夫人任英國首相,1981年列根當選美國總統,標誌了「新自由主義」的興起,加上本來就在的「白人至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毋枉管張總2023年06月17日

矽谷銀行和雷曼兄弟比較

2008年初,美國投行中排名第五,1923年成立的貝爾斯登(Bear Stearns)首先宣布破產,被JP摩根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毋枉管張總2023年06月10日

「不稱霸」五十年

元末群雄中,只有朱元璋最後成功稱帝,史家分析其因有三,最主要原因是在元至正17年(1357年),朱元璋接納朱升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毋枉管張總2023年06月03日

陳橋兵變的古今

歷時五十三年的五代十國,被錢穆視為中國史上最黑暗的年代,其次就是民初軍閥橫行那近二十年間,其間最顯著的問題就是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毋枉管張總2023年05月27日

整合資源取得成功

「喀布爾時刻」後,西方世界普遍認為「沉重打擊了美國的地位」和「拜登的信譽」,拜登簡單地說:「沒有看到盟友對我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毋枉管張總2023年05月20日

明朝四位長君的成敗

回看六百多年前的明朝歷史,今日仍有所啟發,國賴長君,掌執皇權的人最好成熟點,年屆40歲以上最佳,當宰相也不能太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毋枉管張總2023年05月13日

頁數:1 2 3 4 5 6 7 8 9 ...77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