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345 個結果
頁數:1...5 6 7 8 9 10 11 12 13 ...18

除笨有精的租金扣稅安排

市場討論《財政預算案》對樓市的影響,集中在放寬按揭保險,其實新建議的租金扣稅安排,對樓市亦會有深遠影響。 在預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2年03月08日

換樓鏈重啟的樓市

上星期公報的預算案,突然放寬按揭保險的適用範圍。在新措施之下,1000萬元至1920萬元的住宅,都適用於按保,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2年03月01日

美國加息與香港按息走勢

如無意外,美國3月的議息會議後,聯邦基金利率會上調半厘,正式展開加息周期。港元與美元掛鈎,利率升跌的方向理論上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2年02月22日

哪類人適合定息按揭?

加息期近,近來多了按揭申請人查問定息按揭,究竟什麼人適合選用定息按揭?選用此類產品時,又有什麼地方要留意? 現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2年02月15日

官方供樓負擔統計或趨兩極化

政府經濟顧問辦公室統計的置業負擔指數於去年第三季達75%,遠高於20年平均的47%,展望今年,估計此個官方負擔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2年02月08日

自製漸進式按揭

特首一句「會研究在資助房屋引入漸進式按揭」,引起市場討論。我們曾提及,在私人市場,除非賣方提供利息補貼,否則難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2年01月25日

貸款人角度看漸進式按揭

特首提出資助房屋可參考新世界發展的建議,推出漸進式按揭,令買家在置業後首10年的按揭負擔減半。較多人討論在借款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2年01月18日

漸進式按揭問題在公帑運用

特首林鄭月娥受訪時透露有意在資助出售房屋(居屋及綠置居)引入漸進式按揭。當執行機構房委會都表示尚待了解計劃的詳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2年01月11日

280方呎的理想居

港府剛為新批地皮的住宅設下面積限制,發展商日後不可興建面積低於280方呎的單位。新措施應該可以杜絕一手樓愈起愈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2年01月04日

低息置業貸款可否挽留醫護人才?

醫管局為挽留人才,宣布推出置業低息貸款予醫護人員,初步計劃員工可最多借48個月人工,上限600萬元,利息約1%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1年12月21日

漸進式按揭構思可否複製?

新世界發展上周提出非牟利私人資助房屋計劃,除了建議仿照居屋提出折扣優惠外,最大的創意是提出「漸進式按揭」,即樓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1年12月14日

按揭還款期與樓市風險

金管局新公布10月新批按揭平均供款期達27.8年,打破多年紀錄。如此長的供款期,是否代表港人供款壓力過高?加上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1年12月07日

樓價(對誰來說)難負擔

有機構發表報告指香港房地產風險偏高,理由之一是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要儲蓄逾20年,才可應付一般單位的樓價,數據較其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1年11月30日

家庭資助買樓是否好事?

某新盤開售,一對成功揀樓的新婚人士表明,首期由女方父親支付;也有機構調查,近10年67%的首置家庭都有家庭資助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1年11月23日

加息陰霾下看樓市

美國通脹高企,市場正評估明年美息上升的空間,根據上次加息周期的經驗,雖然本地最優惠利率在美息上升時幾乎聞風不動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1年11月16日

香港按息前瞻

市場估計,在通脹壓力下,美國或加快進入加息周期。在聯滙制度下,港息難免跟隨美息上升,但參考上次加息周期的經驗,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1年11月09日

定息按揭市佔率可望上升

按揭證券公司公布,定息按揭計劃由今年11月1日起由試驗性質轉為恒常計劃。由於市場估計美國加息在即,加上定息按揭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1年11月02日

限制新樓面積下限?

近年一手市場納米樓供應比重增加,部分單位面積僅僅比私家車泊位略大,引起輿論批評。有高官提出,為改善香港人均居住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1年10月26日

樓價泡沫將爆?

近日有機構指本地樓價泡沫化,理據是一個入息處於中位數的家庭,以20年總收入,也只可購買一個新界大西北約650方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1年10月19日

按揭產品單一化

定息按揭試驗計劃自2020年初推出,年多以來,只有70多宗申請,批出60多宗。市場反應一般,按揭產品單一化的局 ...全文

地產投資專家評論2021年10月12日

頁數:1...5 6 7 8 9 10 11 12 13 ...18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