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132 個結果
頁數:1 2 3 4 5 6 7

微創手術革新與蛻變 成就「人機合一」之外科醫生

微創手術在香港發展逾30年,起初其成效備受大眾甚至醫學界質疑,誰料到今天近半外科手術皆以微創施行?微創技術讓外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李家驊醫生2023年09月15日

細說半世紀 從神經外科看腦神經科學七大突破

早在半世紀前,腦外科手術所使用的工具比較簡單和原始,若病人患腦腫瘤需要開顱切除,只能依靠醫生的臨床經驗,有如「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余仲平醫生2023年08月18日

推動醫療發展:李樹芬醫學基金會

今年3月李樹芬醫學基金會舉行了盛大的60周年慶典,同時為全新基金會標誌牆揭幕。 60年前,養和醫院創辦人之一兼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李維達醫生2023年07月21日

探索腦神經醫學未知之境

一直以來醫學界對腦部及神經系統相關疾病的認識不多,直至近半世紀科技進步,促成很多醫學突破,例如影像診斷技術可用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李頌基醫生2023年06月23日

路邊的野蜂不要惹

本月中接連聽到有關野蜂螫人的新聞,其中一人是漁護署職員在大嶼山工作期間懷疑被野蜂螫傷後身亡,另外一名維修人員則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梁杰仁醫生2023年05月26日

醫生,請用最新藥物醫治我!

醫生在診治時,有時會遇到一些病人要求處方最新藥物作治療,這可以理解,因為人們總認為新藥比舊的更好、更有效。 現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梁惠棠醫生2023年04月28日

潛伏於醫院的頑強真菌:可怕耳念珠菌

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上周在《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中發表報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徐詩駿醫生2023年03月31日

凡藥皆毒? 從預防糖尿病看家庭醫生的角色

「凡藥皆毒,這藥盒上面清清楚楚寫着『毒藥』,為什麼你還說糖尿藥是『有益』呢?」黃女士滿臉疑惑地問。 「甲福明是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張宇醫生2023年03月03日

小兒外科助病童活出生命奇蹟

當上小兒外科醫生近半世紀,至今回想起初次接觸這專科時,猶如命中注定般「一見鍾情」,立志以此為終身事業,冀為孩子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譚廣亨醫生2023年02月03日

百年演進 醫學影像診斷及介入治療 邁向個人化里程

X光、超聲波掃描、電腦掃描、磁力共振掃描……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醫學影像技術,可以透視人體器官、組織,助醫生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羅吳美英醫生2023年01月06日

百年樹人 初心不忘 推動優質醫療服務

全球正面對人口老化、人口持續增長的重大挑戰,同時間人們對醫療服務質素的要求亦不斷提高,如何可持續地提供全面且妥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周肇平醫生2022年12月09日

骨科之百年變遷

2022年養和醫院創院百年,見證醫學發展和社會轉變。 與此同時,骨科百年傳奇歷程,也記錄近代歷史的另一面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胡永祥醫生2022年11月11日

早孕期篩查 助掌握胎兒發育 減孕婦併發症風險

各準媽媽懷上孩子,心情難免既喜亦憂,一方面開心迎接新生命,另一方面又擔心胎兒能否正常發育、健康成長。 透過在懷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陳運鵬醫生2022年10月14日

情緒壓力大 腸胃健康響警號

筆者每天在診症室接見的病人,大多因形形色色的腸胃不適、消化系統毛病而求醫。經細問下便會發現,背後的原因與日常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徐成智醫生2022年09月16日

由前線至幕後 守護病人健康

一年又到芸芸學子入學與畢業的時間,看到一代又一代投身護理界的同學,由學護、護士至導師,擔任不同崗位。隨着時代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文保蓮女士2022年08月19日

手術內外的杏林路 剖析神經外科

不時有人問我,為什麼會選擇神經外科?其實到現在我也弄不清是我選擇它,還是它選擇了我? 30年前的7月,我剛完成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梁嘉銘醫生2022年07月22日

磁力共振導航技術引領 前列腺癌放射治療邁進新里程

前列腺癌於2019年已成為本港男性第三大常見癌症,每年約有2500人確診,新症數目亦逐年攀升,相對10年前的數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潘明駿醫生2022年06月24日

時光倒流20年 回顧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發展

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NMOSD),對很多人來說十分陌生,它是一種罕見的中樞神經系統自身免疫性疾病。 NMOS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邵家樂醫生2022年05月27日

時隔百年 傳染病再展威力

傳染病歷史源遠流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發生的大流感,導致全球可能接近5000萬人死亡。過去百餘年中每次甲型流感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徐詩駿醫生2022年04月29日

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 新冠抗疫防衞重要戰線

由2020年開始,新型冠狀病毒持續威脅人類,至今年Omicron來襲,引發香港第五波疫情。在短短個多月,這病毒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杏林手記袁兆文醫生2022年04月01日

頁數:1 2 3 4 5 6 7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