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498 個結果
頁數:1...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香港精神科醫生的逃亡潮

新年伊始,首先恭祝各位讀者身體健康、龍馬精神、工作順利! 最近有報紙報道「香港精神科醫生的逃亡潮」消息,事由是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身心掃描陳仲謀醫生2018年02月27日

治療抑鬱症的目標

... 助藥物上的配搭,都令精神科醫生可以更有效地為病人定下更合適的個人化治療方案。 一般來說,抑鬱症的症狀大致可分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百科齊放李耀基醫生2018年02月24日

富衛推情緒病危疾保 涵蓋抑鬱焦慮自閉症

... 關的問題,而投保人經精神科醫生確認患上該10種情緒病後便可索賠。 設嬰兒特別權益 另外,計劃提供嬰兒特別權益,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2018年02月23日

富衛推涵蓋情緒病危疾保障

... 相關問題,而投保人經精神科醫生確認患上該10種情緒病後便可索賠。 計劃最低投保額為24萬元,謝振國稱,以30歲 ...全文

即時新聞香港財經2018年02月22日

不存在的聲音

... 談,並再三地游說我看精神科醫生。起初我很抗拒,但在醫生和護士的細心解釋下,我開始相信那些是我的幻覺,我嘗試服藥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兒童精神科譚鳳翎醫生2018年02月21日

再談香港精神健康康復服務

... 「四不一無」(例如:精神科醫生和護士人手的嚴重短缺,執法人員亦沒有足夠有關訓練去處理精神病人的事宜,特別是暴力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身心掃描陳仲謀醫生2018年01月23日

老校長的一課

... 斷出入精神病院。他的精神科醫生幾經周折,才協助他成功地走入社會,還交到一個女朋友,但是他的成功很難持久,回到家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故事從家開始李維榕博士2018年01月13日

教香港精英想像成功謀突破
運動心理學家盧綽蘅

... 重心理障礙,也不會與精神科醫生合作處方藥物,而是透過傾談與運動員找出改善表現的最佳方法。「不一定要有特別大問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18年01月11日

悼游秀慧女士──談香港精神康復

... 第一:專業醫護人員(精神科醫生和護士、臨床心理學家和個案經理)的嚴重不足。 第二:全港7個分區醫療網絡的資源分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身心掃描陳仲謀醫生2018年01月02日

什麼是妥瑞症?

自從當上精神科醫生後,我就總愛觀察身邊的人。某天我乘地鐵上班時,車廂裏有一位男士,他不停地擠眉弄眼,一會兒又搖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兒童精神科連凱欣醫生2017年12月27日

做父母的橋樑

... 好聽是精神分裂。她的精神科醫生就是不服氣,好好的一個人,究竟是自己先天有問題,還是糾纏在人際關係的綑綁中,弄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故事從家開始李維榕博士2017年12月23日

情緒病愈早醫愈好

... 有問題,便會帶他去看精神科醫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病人慢慢地痊癒了。由於延醫診治,部分病徵已變成了老習慣,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百科齊放陳蔓蕾醫生2017年12月23日

每逢佳節要幫人

... 陪同嚴重患者,去尋求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的專業治療。 每當這段時間,筆者最關心的是香港年長的街頭流浪者,他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身心掃描陳仲謀醫生2017年12月19日

同學的目光

... 體不適,建議林太尋求精神科醫生協助。 和小慧第一次見面,她一開始便躲在媽媽身後,逃避眼神接觸。當她慢慢熟習環境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兒童精神科譚鳳翎醫生2017年12月13日

善用社區醫療支援

... 門診治療服務當然是以精神科醫生作主導,值得一提是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的住院服務基本上是不會和其他成年精神科病人混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童心同行黃啟宏2017年12月04日

一人中風

... 我們團隊裏一名年輕的精神科醫生事後悄悄地對我說:「你知道嗎?我這一陣子都沒有發言,因為我的父親也中了風,在我自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故事從家開始李維榕博士2017年12月02日

以鋰服人 對抗躁鬱

... 。 到了二戰後,澳洲精神科醫生Cade繼承前人的想法,認為躁狂症的病因,是病人的代謝系統出了問題,導致體內產生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事藥典唐嘉其2017年12月01日

校園欺凌

... 創傷後壓力症等,要看精神科醫生。最近爸爸發律師信告學校當年不能保護學童,忽視家長的訴求,要求賠償。 研究顯示1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兒童精神科陳國齡醫生2017年11月29日

初秋

初秋 拍攝者: 蔡定國醫生_精神科醫生、香港醫學會攝影會會員 拍攝時間:2017年10月18日 拍攝地點:北海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放眼世界彭麗雯醫生主理2017年11月25日

腦癇藥與躁鬱症

... 世紀八十年代末,美國精神科醫生Weisler首次聽聞Lamotrigine這藥物。到了九十年代初,他更有機會跟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醫事藥典唐嘉其2017年11月17日

頁數:1...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