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身體,在許多男藝術家中是凝視的對象,有時代表純粹的美,有時是慾望的載體。而在女藝術家眼中,則有截然不同的想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游目騁懷張綺霞2025年10月04日
九十年代崛起的「後八九」一代藝術家,如今在拍賣市場屢創天價。他們多憑政治波普(Political Pop)、玩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5年10月03日
希克藏(Uli Sigg)品中有不少劉野畫作,在他還未成名時已經大量購買。劉野記得,多年前在希克的客廳看見自己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5年10月03日
在中文系教書接近30年,何志華認為新一代學生思維更快,觸類旁通、駕馭資料的能力更強,但對古籍的興趣較弱,需要老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5年09月26日
儒家學說中,孟子和荀子似乎是死對頭,一個主張性善,一個主張性惡,自宋朝以來,學者都揚孟抑荀,甚至將荀子逐出孔廟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5年09月26日
唐代貿易盛行,陶瓷、茶葉、絲綢等,除了經陸上的絲綢之路運送,亦有海上絲綢之路,香港是其中一個重要地點。
古蹟辦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5年09月17日
唐代(618-907)距今千多年,但其文化的開放和多元,生活的精采富足,和今天相去不遠。陸路和海上貿易頻繁,外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5年09月17日
本地三大收藏首次同場在「香江藏珍──香港三大古書畫收藏」(至10月7日,香港藝術館)展出,香港藝術館(至樂樓)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啟發新知張綺霞2025年09月13日
北山堂位處香港銅鑼灣利園山頂,利希慎四子利榮森以此為齋號建立收藏,涉獵門類廣闊。利榮森自幼在家中接受私塾教育,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啟發新知張綺霞2025年09月13日
由於地緣政治的關係,香港在戰後迅速發展成重要書畫文物集散地,外國博物館、中國政府以至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商人,都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啟發新知張綺霞2025年09月13日
《九龍大眾浪漫》是8月Cine Fan夏日國際電影節的閉幕電影,導演池田千尋、監製有澤亮哉為此專程來港。電影由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5年09月08日
香港一直是個充滿臨時性的地方,建築不斷興建和拆卸,大量人口遷居此地又離開。九龍城寨正是臨時性的典型象徵,在三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5年09月08日
莫臥兒帝國是南亞歷史上的重要王朝之一,橫跨1526到1857年,國土寬廣,以今天的北印度為中心,東西延伸至孟加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游目騁懷張綺霞2025年09月06日
浪潮更替,港樂將迎來新任音樂總監——年僅25歲的貝托祺(Tarmo Peltokoski),是歷任總監中年紀最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客來相訪張綺霞2025年08月30日
「芬蘭距離」一詞源自芬蘭一個社會現象,人與人日常會保持1.5米禮貌距離,後來變成芬蘭人性格的形容詞,他們在人際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客來相訪張綺霞2025年08月30日
兩個年輕團隊如今的事業重心都是在香港,New Office Works約有一半項目,ARTA Architec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啟發新知張綺霞2025年08月23日
香港近年開始整修和發展海濱空間,透過地標建築或裝置,吸引更多人前往打卡或停駐。這些打卡點不少由新建築師樓設計,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啟發新知張綺霞2025年08月23日
以音樂為業的鋼琴演奏家,不少都曾與「神童」稱號掛鈎,剛獲得第17屆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金獎及觀眾大獎的沈靖韜(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5年08月11日
沈靖韜能享受音樂,父母居功不少,他們從不催谷或要求他有什麼成就,就算一度慢下音樂發展步伐,探索其他範疇,雙親都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訪談錄張綺霞2025年08月11日
香港知名攝影師何藩離世已9年,作品仍不時重印重刊。最近,他的《街頭攝影叢談》(1959)重編再版,讓人再認識其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游目騁懷張綺霞2025年08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