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最近有幸透過工作認識一位營養業界的前輩,亦透過對營養學的熱誠而進一步熟落。得知她乃是一位買少見少的兒童專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營養菌群林盈吟2022年01月28日
上文提及幾種理論去解釋腸道微生物群與過敏和免疫性疾病之間的關係,今次則討論除過敏性疾病外,腸道微生物群紊亂還與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營養菌群林盈吟2021年12月31日
過敏性疾病,如哮喘、過敏性鼻炎、食物過敏和異位性皮膚炎(濕疹),被定義為暴露在過敏原中,可重複的不良免疫介導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營養菌群林盈吟2021年12月03日
愈來愈多的證據支持神經以外的因素,可能影響大腦生理及其患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觀點。近年來,腸道微生態成為與神經元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營養菌群林盈吟2021年10月29日
過去幾個月陸續探討各種與腸道微生態相關的疾病及營養學,甚至提供了生活、飲食上的建議。由於「多菜少肉」這不爭的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營養菌群林盈吟2021年10月08日
古人有云「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出自宋朝《太平御覽》,意指疾病是由於飲食不慎引起的,而災禍是因為言語不當招來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營養菌群林盈吟2021年09月10日
近年來,發展中國家人民的腸胃疾病發病率迅速上升,其中引起高度關注的大腸癌、炎症性腸病(IBD),由基因遺傳論轉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營養菌群林盈吟2021年08月13日
自2016年起,香港約一半人口屬於超重或肥胖。由於環境變化,即飲食、生活習慣、運動模式等,這種趨勢一直呈增長趨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營養菌群林盈吟2021年07月16日
大腦和腸道看似互不相關,其實不然,大多數人都體驗過負面情緒和壓力引起的胃痛、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腸道──腦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營養菌群林盈吟2021年06月18日
代謝性疾病,如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與慢性炎症有關。慢性炎症(chronic inflammation)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營養菌群林盈吟2021年05月21日
上一篇文章(刊於3月26日)提及腸道微生物群與人類宿主保持共生關係,有調節宿主的新陳代謝、免疫力及腸道阻隔有害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營養菌群林盈吟2021年04月23日
上至國家下至家庭,維持糧食的多樣性是捍衞個人(腸道微生態)健康的第一個要素。為了應付香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迅速增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營養菌群林盈吟2021年03月26日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最近的研究表明,2019冠狀病毒(COVID-19)感染患者與健康人士對照組相比,糞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營養菌群林盈吟2021年02月26日
上一篇文章(見2020年11月20日)提到多樣化飲食與腸道微生物和大腸癌的關係,此文則探討令腸道微生物失衡的飲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營養菌群林盈吟2021年01月22日
根據Globocan 2018年的數據顯示,全球有1800萬宗癌症新例,大腸癌佔其中10.2%,發病率位居第三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營養菌群林盈吟2020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