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765 個結果
頁數:1...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埋班有好開始 三煞位未齊腳

... 少,但有錢就有義務,國民教育也會排隊上議程,然而識教育不等於有政治手腕,說到底是熱廚房內一個猛火爐頭。 那位在 ...全文

今日信報獨眼香江金針集金箴2017年05月05日

造鬼

... 擔驚受怕。譬如當年的國民教育,從來沒有人規定學校必須使用出問題的教材,學校覺得教材偏頗,不用就是,卻被人為營造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麥國華2017年05月05日

美齡姐姐試水抽水拔頭籌

... 事不足,卻滿身是箭。國民教育一役躲在「好打得」林鄭身後避禍的場面已列入經典大全,後來無論是大學管治、學生自殺、 ...全文

今日信報獨眼香江金針集金箴2017年05月02日

內地學者質疑陳美齡不勝任掌教局

... 況認識不足,遑論掌管國民教育工作。在港獨及分離主義冒頭的背景下,中央重視教育及局長人選,認為她不適合出任局長。 ...全文

今日信報政壇脈搏2017年04月29日

自己財政自己預算

... 「削減民政局用於推廣國民教育的一年預算撥款」。 政府的心在哪裏 人人都在說《2017年撥款條例草案》,只是焦點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專業議政邵家臻2017年04月26日

七欖重臨 笑容再現

... ? 不管公民教育還是國民教育,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以身作則,再透過大型盛事把環保灌輸給市民,效果當然事半功倍。怎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場內場外球千仞2017年04月10日

揭開民調炒作的面紗

... 界沒有一個國家會有「國民教育」也是假議題,既然是「假議題」,便真不了!何必為假所困,即使不想花時間拆穿它,卻不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鄭赤琰2017年04月01日

新疆去極端化法例明起實施
變相掌握教義解釋權 思想入罪惹爭議

... 婚者;不允許子女接受國民教育,妨礙國家教育制度實施者,都算作極端化言行。而製作、傳播或以不同方式持有含有極端化 ...全文

今日信報兩岸消息2017年03月31日

林鄭能夠高票當選4個關鍵因素

... 教」風波中,她多次指國民教育是貫徹「一國兩制」的題中要義,絕非「洗腦」;在佔中事件中,她直言不諱地批評佔中破壞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屠海鳴2017年03月31日

解毒換藥份應為 弄虛作假不為功

... 淨;北京要在香港推動國民教育和要學生認識中國歷史,以期二○四七年中港有無縫接軌的人文基礎,無可厚非,便如為《基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林行止專欄林行止2017年03月30日

梁振英拒林鄭擱置TSA建議
「即使取消都係7月1日之後的事」

... 成長均毫無好處。他指國民教育肯定較TSA重要亦可擱置,質疑硬推TSA只會進一步撕裂社會。他懇請梁振英及教育局局 ...全文

今日信報政壇脈搏2017年03月29日

公關多危機 祝福變詛咒

... 手問題:上任不久的反國民教育風波, 政府民望急跌;其後她在2014年領導政制改革失敗、「鉛水事件」又要率領官員 ...全文

今日信報政壇脈搏2017年03月27日

展望新一屆的教育局面

... 《基本法》教育避開「國民教育」的標籤,當然有其苦衷,但是此等不能名正言順的國家教育,便令前線老師莫名其妙,要解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為天2017年03月25日

朴槿惠下台與朴正熙的遺產

... 化、 人均生產總值、國民教育、生活水平都有跨越式提升,是謂「漢江奇蹟」。 「沒有朴正熙就沒有今日的南韓」,固然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平行時空沈旭暉2017年03月21日

選委們如何為香港未來投下精準一票

... 反國教」風波中,她指國民教育是貫徹「一國兩制」的題中要義,絕非「洗腦」;在「佔中」事件中,她直言不諱地批評「佔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屠海鳴2017年03月20日

僅胡官直答同意平反六四

... ,他又表明同意不再推國民教育。   ...全文

今日信報政壇脈搏2017年03月20日

一國兩制 有形無神

... 原因,有人會說香港的國民教育做得差,其實更有可能是香港與內地的鴻溝未因雙方在經濟與文化的交流日漸頻繁而拉近。看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政局筆記江麗芬2017年03月18日

政協工作報告加入反港獨
籲委員走進校園推動國教

... 今次修訂是有系統地把國民教育「借屍還魂」。   ...全文

今日信報政壇脈搏兩會前線2017年03月14日

葉建源憂政治任務非教育

... 迎支援 葉建源擔心是國民教育獨立成科事件翻版,因國教如屬單方向灌輸,市民對此會有很大戒心,亦會造成對立;他認為 ...全文

今日信報政壇脈搏2017年03月14日

林鄭政綱 細說從頭

... 之艱巨的任務,單靠「國民教育」孤軍直入校園已證明事倍功半。 從世界各地的經驗來看,不論結束殖民地的模式有所不同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鄭赤琰2017年03月06日

頁數:1...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