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看了聖彼得堡俄羅斯芭蕾舞劇院的《天鵝湖》。《天鵝湖》是芭蕾舞的經典,本來不算有新意,但這台節目卻含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鄧蘭2017年01月26日
幾年前,在劇院大堂與林奕華偶然碰面,我隨口說:「很懷念《我要活下去──八十日環遊悲慘世界》那些既有趣亦感性的舞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佛琳2017年01月25日
大型舞劇《中華英雄》的舞台設計簡約,想不到可以如此變化多端,出人意表。背幕前一度寬闊的沙丘,在台中央緊緊連於台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陳劍梅2017年01月24日
本地導演鄧樹榮近年巡演不斷,更兩度把粵語演出作品帶上倫敦環球劇場的舞台,在當代國際劇壇上漸受注目。今年,他首度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陳瑋鑫2017年01月23日
《嬉春酒店》是除了《相約星期二》之外,我重演得最多的劇本。自1987年中英劇團首演及同年重演,1993年藝進同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陳鈞潤2017年01月19日
睽違10年,歐洲最具影響力的劇場導演和倡導者之一,柏林列寧廣場藝術總監歐斯特麥耶的作品再度在港上演,演出的還要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江藍2017年01月18日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折子,是這季度「學生專場」表演項目。八和會館舉辦粵劇欣賞工作坊,藝術總監尹飛燕與司儀阮德鏘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7年01月17日
慕尼黑巴伐利亞歌劇院將於本星期重演3場Miroslav Srnka的新歌劇《南極》(South Pole),它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劉偉霖2017年01月16日
今年是香港回歸20年,香港兩大旗艦樂團早已密鑼緊鼓籌劃慶回歸20周年的外訪巡演,繼續發揮兩樂團作為香港音樂大使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周凡夫2017年01月11日
法門寺,作為名勝,位於陝西,老漢曾去遊覽, 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寺院廣場左前方有一石塊,標明曾是明朝宋巧姣告狀所跪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鮑懋振2017年01月10日
儘管香港一直未出現全職的合唱團,但合唱活動繁多,由歌劇演出到大型合唱作品,再到早期音樂合唱演出,包羅萬有,無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洪思行2017年01月09日
比才的《卡門》1875年在巴黎喜歌劇院首演, 法國的喜歌劇是歌曲加對白。今回盧景文的非凡美樂製作,採用的是比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陳鈞潤2017年01月05日
倫敦白立方和中央美院美術館的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作品展相差不過一周,只不過白立方的展覽是全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鞠白玉2017年01月04日
天虹劇團重演《青蛇》,錦昇輝劇團首演《花木蘭》,都是以民間老故事為骨幹,重新編撰。劇中青蛇本屬男性,改易性別去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7年01月03日
劇場空間的粵語音樂劇《喜靈洲修女之帶著矛盾去葡京》,在沙田大會堂首輪演出後,次輪移師屯門大會堂,11月19日星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周凡夫2016年12月29日
在香港不乏欣賞由外國團隊製作的高水準音樂劇,單是去年便上演過《仙樂飄飄處處聞》和《雨中樂飛揚》,全都大收旺場。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洪思行2016年12月28日
當全球的雙年展泛濫,不少城市及機構都希望藉着這種藝術機制增加自己文化資本的同時,亞洲區3個較受注目的雙年展——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煒森2016年12月22日
香港管弦樂團於12月9日演出馬勒《D小調第三交響樂》。古典樂派的20至30分鐘的交響曲,到了貝多芬的第九便延長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劉靖之2016年12月21日
很浪漫的傳說。話說春秋時代,蕭史能以手中玉簫,吹出仿似鳳鳴聲音,鳳乃百鳥之王,百鳥聞聲紛紛飛來和唱。秦穆公欣賞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16年12月20日
梵志登於12月和港樂演出2套節目:12月2日及3日以港樂首席樂手為主題,12月9日及10日則是馬勒《第三交響曲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劉偉霖2016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