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765 個結果
頁數:1...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劉夢熊出獄 抨不任命論

... 處理的皇后碼頭遷拆、國民教育、2015年政改諮詢等事件,批評她處事不力又不聽意見,「卻一句道歉、一句檢討也未提 ...全文

今日信報政壇脈搏2017年02月28日

吳克儉表明任滿後退休

... 出,自己當時並無強推國民教育,又指國民教育準備多年,當年或因選舉因素,社會突然出現甚大迴響。他認為推行德育及國 ...全文

今日信報政壇脈搏2017年02月27日

教育投資與香港競爭力

... 題,若然有人反對推行國民教育,我們亦應一視同仁,在中小學課程或校園內避免討論一些政治敏感議題。 校方也不能邀請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孔永樂2017年02月25日

回國「尋根」

... 的活動。「這是很好的國民教育,回到母校尋根,讓學生懂得感恩。」張廣德校長說。 3天活動中,有一整天同學會在廣州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幼小學府胡鳳意2017年02月16日

城市風景 急速轉變

... 年急欲在港推廣的種種國民教育與軍訓文化。將士兵化成可創作的蠟筆,也是代表藝術對威權的一種幽默的轉化與應對。 撰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圈來圈去卡夫卡2017年02月06日

香港教育不要再「走雞」

... 012年秋際,教局用國民教育「科」硬推國民教育,使得國民教育被妖魔化的老路? 雞年開始,特首選舉如火如荼、慶祝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何漢權2017年02月04日

教育改革的反思

... 資訊科技教育的推行、國民教育的推展工作及融合教育的普及等。但教育卻是一項人的事,要顧及過百萬學生及數十萬教育工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校長開壇何力生2017年01月27日

與其TSA還魂 不如教育局復活

... ,最大敗筆莫如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觸發全港怒吼,不得不束之高閣平息民憤。吳局長日前向傳媒呼冤,抱怨坊間對他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社評社評2017年01月25日

評議五年教育施政

... 外政治局面的應變,如國民教育的爭論、罷課及佔領行動的干擾,加上有增無減的社會及家長對教育的訴求,如對功課和課程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許為天2017年01月21日

1.25億元加強中史教育

... 相成為另一波的洗腦式國民教育。   ...全文

今日信報要聞2017年01月19日

兩司長「遲遲不批」與「快速批覆」的啟示

... 司司長任內,她處理過國民教育風波,力推政改諮詢。她還處理過不少涉及與內地合作的項目,包括支援汶川大地震災後重建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屠海鳴2017年01月16日

任意付

... 這是確確實實的德育及國民教育。自小從自我個人的德行起步,不是從要求効忠某黨某人算起。道德律從他律內化轉成自我建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生命通識劉天賜2017年01月10日

熱烈祝賀左膠 連續成功爭取

... 例如TSA、普教中、國民教育、母語教學、中學文憑試、學能測驗等等,一直追溯到20年前的政策,從來未曾滿意的人,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獅子山學會白仲祺2017年01月07日

從政者的美德

... 、檢討TSA和為展開國民教育進行準備等,沒有一項議題演變成群眾上街的事件,就知道炸彈一一被他拆除。 孫擔任房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官滾江湖歷名2016年12月22日

葉劉憶從政「一步一淚水」

... 近年教育議題政治化,國民教育、普教中在香港常被標籤,冀教育議題回歸專業討論。   ...全文

今日信報政壇脈搏2016年12月19日

大樹不倒

... ,未見人間。接棒的是國民教育,這不是香港獨有,但單憑一個機構提出一份供參考的偏頗教材,學校可用可不用,反正相類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麥國華2016年12月15日

身份的浮動性

... 是由於特區政府未能把國民教育納入中小學教學課程之過;然而,這些學生的父母輩雖在全無國民教育的港英時期成長,卻顯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大講堂王于漸2016年12月14日

功過洞明去留定 民主無為無不為

... 。 梁振英政府在處理國民教育事件上拖泥帶水,盡顯庸吏的愚劣無能特質;此役造就黃之鋒以「未夠秤」的資質,成為國際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林行止專欄林行止2016年12月13日

任內抗爭不斷 傘運餘波未了

... 月,梁振英便試圖推行國民教育,惹起社會不滿,引發大規模抗議,民望開始跌穿50,並持續向下。 梁振英任期第二年, ...全文

今日信報政壇脈搏2016年12月10日

香港的中場休息

... 激烈。從23條立法到國民教育,從「八萬五」計劃到新界東北開發,從政改到立法會議員宣誓風波,每次面臨選擇,香港都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麥國華2016年12月09日

頁數:1...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