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節愛遊花市,今年城中取消了花市,新正年頭,就寫個劇場關閉前上演,傳統春遊「花田會」喜劇,讓大家輕鬆一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2年02月18日
虎年開筆,祝願香港新年新氣象,年輕人宏圖續展,虎虎生威志向高。
回顧去年,市道未恢復,環境未明朗,竟然出現兩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2年02月04日
十、九、八……三、二、一!新年快樂!嘭嘭嘭,全場紙花飛揚。
跨年倒數,演員大合唱:齊齊共你笑,多高興,拋開心掛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2年01月21日
《呂布情傾貂蟬》首演,顧名思義,重心放在「情」字。
宣傳劇照不是大戲裝扮,有新鮮感,演出則仍然維持演義小說改編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2年01月07日
皇帝冊封儲君,立幼不立長,造成兄弟明爭暗鬥危機。這樣的故事,出現於粵劇粵語片太多了,新劇要有不一樣的角度橋段,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1年12月24日
「粵劇要進步」,口號高唱了幾十年。跨界別合作,早已並非新事物。近年業界更出現不少大膽嘗試,甚至運用3D高科技投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1年12月10日
沒經過仔細排戲就台上見。演者各自為政,更甚者配戲演員不知道自己「做緊乜」。主角靠字幕機提示唱詞。懶得弄好武裝戲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1年11月26日
南海十三郎著名粵劇劇本《女兒香》,上世紀三十年代首演。文武生演恩將仇報的反骨仔,角色不討好,正印花旦亦女亦男,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1年11月12日
不少古老廣東大戲,劇本粗疏,卻經得起幾十年歲月,至今仍然流傳,想必有它存在的道理。
戲曲術語有所謂「人保戲、戲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1年10月29日
他愛國嗎?他為國奮戰嗎?答案是肯定的。他不情願,但無可選擇地留在異鄉。
我說的是戲裏西漢名將李陵的故事。這裏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1年10月15日
劇目名為《征袍還金粉》,其中一折叫〈贈袍〉,一折叫〈還袍〉,可以想像,是男女愛情的才子佳人戲。其實這齣幾十年前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1年10月01日
久違了唐滌生先生1956年《洛神》的原創面貌。
千秋粵劇團以「薪傳帶戲」為宗旨,重現《洛神》古本,賣點放在演「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1年09月17日
無論遇到多少荒謬不平事,百姓都只求:國泰與民安。廣府大戲《搶新娘》揭示的,其實還得符合一個條件,就是:官正愛民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1年09月03日
《鐵血海棠》場刊寫是南朝梁武帝出家,兒子蕭景桓、景琰爭奪權位的故事。查南梁世系表,武帝蕭衍奉佛出家是歷史真實的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1年08月20日
各處地方劇種都有《戰濮陽》劇目,內容源自《三國演義》。最近,這齣戲也改編成粵劇上演。濮陽位於河南省,接近與河北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1年08月06日
「青年同行基金」主辦,錦昇輝粵劇團製作的《香江號》,不是傳統粵劇,是原創音樂劇,一齣散發正能量的粵語歌唱舞台劇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1年07月23日
上月連寫幾篇關於繁簡中文利弊,舊同事康少範兄傳來幾張書影(見附圖)給我,惹人發噱。康兄專業美術,也鑽研書法。他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後不變期余家強2021年07月20日
在修羅殿避雨的3個人:僧人、小行商、農夫不斷追問:「邊個講嘅係真?邊個講嘅係假?」到劇終都沒有答案。
故事原型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1年07月09日
明末倭寇肆虐,海盜不絕,福建總兵、水師提督俞咨皋奉命征剿以防海患,賊首楊祿亦接受朝廷招撫。
悅藝劇團新編《戰海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1年06月25日
上世紀七十年代,羅家英、李寶瑩把經典越劇《追魚》移植過來,改編成同名粵劇,且鄭重其事,實名採用導演制,特邀作家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藝文評論張敏慧2021年0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