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共 158 個結果
頁數:1 2 3 4 5 6 7 8

香港再無聊還是值得驕傲

... ,旅遊業仍足以屹立為四大支柱產業之一,每年貢獻大約5%的GDP。單計去年訪港旅客人次達5670萬,足足是常住人 ...全文

今日信報獨眼香江金針集金箴2017年03月31日

之兒畢業了

... 平等、民主。 香港的四大支柱,是法治與司法獨立、新聞與言論自由、公平競爭的商業環境、廉潔有效的公務員隊伍。 今 ...全文

今日信報副刊文化琉璃火徐詠璇2016年12月05日

序言

... 高住宅印花稅。 香港四大支柱產業中,旅遊業和貿易物流業前景均不明朗,金融業和專業服務則仍具競爭力。恒生指數今年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香港經濟峰會20172016年12月01日

黃金避險角色轉變中

... 學」影子。該經濟學有四大支柱︰ 1.降低邊際稅收——特朗普與列根的主張和做法十分相似。 2.削減政府開支——但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金與銀石林2016年11月28日

「不一樣的卓越」

... ESCO年提出的學習四大支柱,忽略了「生存」、「做事」與「共同生活」;四、西方近年提倡「軟能力」,但是不容易量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教育評論程介明2016年11月04日

內地數據拖後腿 港經濟乍暖還寒

... 趨。 本港經濟增長的四大支柱,包括私人消費開支、資本投資、政府開支及淨出口,在第二季的表現參差,要擺脫困境仍非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社評社評2016年08月13日

一帶一路助港經濟再轉型

... 特區政府提出香港經濟四大支柱:貿易及物流業、金融服務業、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業、旅遊業;另外還有六大優勢產業: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程琰2016年05月18日

經濟下滑 禍起蕭牆

... 業人口約30萬人,是四大支柱產業之一。 本來香港背靠內地,有龐大的遊客支持力,惟近年在「驅蝗」、 「反水客」、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周伯展2016年05月07日

匹茲堡衰極復盛給香港啟示

... 衝擊,基於目前香港的四大支柱行業,除金融業外,其餘三大支柱都顯露出「後勁不繼」的風險和端倪,如內地訪港旅遊團在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解牛集顏至宏2016年05月03日

當失業遇上勇武 消弭民怨更棘手

... 餐飲首當其衝。旅遊是四大支柱行業之一,佔本地生產總值約百分之五,僱員人數更佔整體逾百分之七,反映這一行業勞動力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社評社評2016年04月23日

香港須及早避免經濟萎縮

... 。 事實上,目前香港四大支柱行業──貿易及物流業、旅遊業、金融業、專業服務及其他生產性服務,嚴格來說「只剩下一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解牛集顏至宏2016年04月12日

巴拿馬文件重創香港

... 投資。可以說,本港「四大支柱」之一的專業及工商支援服務業,有相當程度是「靠離岸天堂搵食」。 必須注意的是,在離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新聞點評高天佑2016年04月06日

財爺全副武裝拍片搞gag
批錢兼出面撐旅業

近月訪港旅客人次及本地零售貨額都顯著倒退,使「四大支柱」之一的旅遊業備受動搖。據悉港府已開始出招救亡,包括財爺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中環解密凌通2016年04月01日

在無大台年代重新認識香港文化能量

... 、博物館、畫廊、藝評四大支柱組成,到了美國後再加入文化期刊和金融拍賣等發揚光大。藝術制度可以把一排磚變成經典,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歐陽檉2016年03月21日

香港樓市黃台之瓜

... 」同樣貼切。例如所謂四大支柱產業,已有三條危危乎。當中的貿易及物流業(佔2014年香港GDP 23.4%),一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新聞點評高天佑2016年03月18日

唐英年:港續為內地作貢獻

... 理念,正好與香港經濟四大支柱行業,即金融業、貿易及物流業、旅遊業,和工商業支援及專業服務業互補,產生協同效應。 ...全文

今日信報財經新聞兩會直擊2016年03月11日

猴年經濟栽觔斗 出招扶持要及時

... 到。 本地經濟有所謂四大支柱行業,分別是貿易及物流、金融服務業、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業、旅遊業;而本地生產總值 ...全文

今日信報時事評論社評2016年02月12日

通縮熊跡久徘徊 持盈保泰更安康

... 還要看居民收入。本港四大支柱行業,股市不振,金融大抵很難有運行;旅遊和零售與內地經濟息息相關,大抵也要很努力。 ...全文

今日信報理財投資價值物語郝承林2016年02月12日

頁數:1 2 3 4 5 6 7 8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